买宋_第三百三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第3/5页)

实现对外防御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对内巩固封建政权的战略目标,除了利用都部署路、都钤辖司、提举一道兵甲司等形式外,还沿袭隋唐旧制,运用经略、安抚使等职来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出现于真宗年,时或因诸路灾伤或因边境用师,皆特遣使经略、安抚。

    如咸平三年,是冬,王均之乱平,十月丙寅,首“命翰林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梁颢分为西川及峡路安抚使”,所至“观省风俗”,“录问系囚,自死罪以下得第降之”,以稳定川峡地区的局势。

    四年,以李继迁“抄略边部益甚”,“朔方饷道愈艰”,而“边臣玩寇”,八月辛丑,“命兵部尚书张齐贤为泾原仪渭邠宁环庆鄜延保安镇戎清远等州军安抚经略使,知制诰梁颢副之”,肩负起“边帅”之责。

    五年,李继迁进攻麟州,七月丙申,宋“以邓州观察使钱若水为并代经略使、判并州”。

    景德元年,李继迁死,宋夏关系出现转机,是年五月一日,宋“以兵部侍郎、知永兴军向敏中充西路沿边安抚使”,亲至边境与夏使协议,调整双方关系。

    同年,契丹侵犯河北,真宗亲征,毗邻的京东地区局势顿时紧张。

    十月庚寅,宋命“兵部尚书、知青州张齐贤兼青淄潍安抚使,知制诰、知郓州丁谓兼郓齐濮安抚使并提举转运及兵马”。

    大中祥符三年,以江淮不稔,这次安抚使设置至何时,他路不详,江南八月戊辰,诏昇、洪、扬、庐州长吏兼安抚使。

    东路,据《景定建康志》言,至五年始省罢。

    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真宗时期经略、安抚使制度已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里,经略、安抚使表现出了它以下这样一些特点,第一,经略、安抚使均由文臣充任。

    第二,创造了一路首州知州兼任安抚使,兼总一路兵民之权的形式。

    其进一步发展则是“以文臣为经略,领大兵,武臣为总管,号将官,受节制”的模式的确立。

    第三,经略使、经略安抚使与安抚使的职责有所区别,前者军事职能更为显著,经略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与都部署“其任实同”。

    这种差异是历史上形成的。隋开皇九年,于平定南方、统一中国之初,为稳定岭南局势,即“遣柱国韦洸安抚岭外”。

    而唐代则自开国之初,即于“边州别置经略使”。

    但是,这一时期的经略、安抚使皆因事而置,事已则罢,均非常设之职。

    而安抚使则仍隋唐之旧,更多的是充任使节,巡视、抚慰一方,即所谓的体量安抚使。

    其进一步发展尚有待于局势的推动,有待于宋王朝内外矛盾的激化。

    宋代安抚使路首先形成于陕西地区,这是宋夏双方长期在陕西冲突的结果。

    仁宗初年,西夏攻克战胜,据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诸州,国势逐渐强盛起来。

    宝元元年十月,元昊正式称帝,并入侵宋鄜延地区。

    宋为了应付骤然紧张起来的局势,十二月己卯,任命“知永兴军夏竦兼本路都部署、提举乾耀等州军马、泾原秦凤路安抚使”。

    知延州范雍兼鄜延路都部署、鄜延环庆路安抚使。

    二年正月丙午,又以“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平兼鄜延环庆路安抚副使”。

    四月,以“秦凤路都部署曹琮兼本路安抚”,七月戊午,夏竦移知泾州,前敌指挥,而他职如故。这样基“兼同管勾泾原路兵马”。

    本上形成了以泾原、秦凤为一大战区,两路协同作战,而鄜延、环庆为另一大战区,两路协同作战的防御体系。

    但可惜的是,三川口一仗,宋军大败,主将刘平等被俘。

    面对严峻的形势,宋方再次调整军事指挥系统,康定元年二月丁亥,任命夏守赟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等使。

    但依旧可惜的是,依旧毫无建树,五月戊寅,任命知泾州夏竦接替,总揽陕西沿边4路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军事指挥权。

    尽管这一时期有范仲淹、韩琦等作为夏的副手,改革,并调整了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但是,庆历元年,宋军又大败于好水川,包括主将任福在内的6000名官兵阵亡。

    在这种情况下,宋方只得于同年十月甲午,第3次调整陕西的军事指挥系统,“分陕西为四路”。

    以枢密直学士、管勾秦凤路部署司兼知秦州韩琦、枢密直学士管勾泾原路部署事兼知渭州王沿、龙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