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之未来不是梦_第四十一章 许教授的展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许教授的展望 (第2/2页)

为只有三个女人,才能聊出几百、几千只鸭子的气势。

    一群老头,是丝毫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一个晶圆厂,就直接牵住了他们全部的心思,连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都顾不上了。

    至于什么别墅、生活区什么的,那玩意儿能当饭吃?

    他们这一代,可没有太多生活质量上的要求。

    能吃饱,有地儿住,也就足够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但是,许忠信的关注点,肯定是和他们不尽相同的。

    他看了眼陈哲,“你还有把工业学院整个儿搬过去的计划?”

    陈哲也没有遮掩,“有这么个长远规划,毕竟,研发中心和工厂都在那边,而这边也欠缺必要的扩张条件,另外,学校嘛,还是不能放在市中心的。”

    许老很理解的点了点头,心里也显然接受了陈哲的这种说法。

    而且,他早就和陈哲商量过了。

    工业学院,是不能走狭义上的产学研之路的,而是要把产学研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大一是基础,大二开始,就得开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模式。

    而且,在他们的规划里,工业学院的学科模式,是要有意识的去淡化模糊的。

    数学、物理、化学、逻辑,都不能再是孤立的发展。

    而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你对哪一科更有兴趣,觉得自身的潜力与发展更大,那大可以选择转科。

    他们想要的,是那种突破固有思维意识,从创新上,走出一条更为适合自己未来道路的学生。

    而不是那些填鸭式的,一批批如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所谓人才一样。

    创新、开拓、发散性思维、想他人之不敢想……

    这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人才培养路子。

    更何况,许忠信最念念不忘的,还有几个基础学科的建设。

    这种摸索,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也需要海量的资金,去持续地投入。

    这,就需要陈哲在背后强有力的支持了。

    而这个支持,就来源于他在实业领域的发展与扩张。

    说白了,就是理论奠定基础-应用推动产业-产品覆盖市场-资金反哺理论与应用研发……

    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产学研,一个良性的生态闭环。

    虽然这帮老头都专注于校内,死盯着几个项目,完全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科研中。

    但是,许忠信是不能和他们一样的。

    他一直都在默默的,关注着东升电子和李民浩。

    东升电子十一月份上市的那款easternsun寻呼机,早就红透了全国。

    这款寻呼机,被昵称为外星之子,因为很多人会把easternsun缩写成et·sun,进而慢慢有了这么个明显走歪了的名字。

    但是,就是这款寻呼机,不但有数字、中文汉显、新闻简讯、股票行情等功能,还很不要脸的给搭载了一款贪吃蛇的游戏。

    顿时引领了国内的风潮。

    并一举把产品卖到了东南亚,甚至是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东升电子,也直接成为了中平市乃至整个安阳省的焦点。

    能赚外汇不说,职工待遇简直和之前也有了天壤之别。

    听说最近东升电子的工人,上下班都是昂首挺胸地的,那精气神儿,活脱脱像是找回了五六十年代工人身上的荣光。

    工资高不说,加班费也相当合理,福利待遇更是没得说。

    看看他们食堂供应的饭菜,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虽然现在东升电子崛起的时间,还很短暂,但是凝聚力,却真心一点儿都不含糊。

    说句夸张点的话,现在东升电子里那些小伙子、小姑娘,可都是很抢手的。

    由此可见,东升电子所赚取的利润,究竟有多丰厚了。

    因为要知道,东升电子可不是那些组装厂,不需要把最大的利润,让给解码芯片等零部件供应商。

    而接下来在春节后,东升电子的dvd播放机,也将会进入上市时间。

    而这,显然又会是一个吸金兽,还是一头面向全球市场的吸金兽。

    那么,如果按照陈哲刚刚的话来推算,第一部国产的数字手机,或许同样会在明年推出。

    这样看来,最起码陈哲在赚钱的能力上。

    还是能给工业学院以很大的想象空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