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7章 皇庄和新式学堂 (第1/2页)
顾水根是一名祖祖辈辈生活在桃源(今泗阳)的老军户了,据说祖辈还有一些太祖分给自己的五十亩水稻田,军户又不用上缴朝廷税收,自己耕种的土地收入除了每亩地收取二斗四升提供给军户所作为军饷军粮之外,其他的收入都是自己的,听起来祖辈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可是两淮地带水害不断,加上人口增长,军户们经常是入不敷出。几代人下来,自家的田地最后都卖给军户所的长官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已经完全沦为给军户所长官种地的佃户。 或许有人会问:人口增长了,为何不去从事别的职业?对不起,明朝的户籍制度不允许!你是一名军户,你的后代永远都是军户,虽然长子继续服役叫兵士,但次子和其他的儿子,叫余丁,也就是补缺的兵,不能随便离开军户所。 祖辈的五十亩田地,随着子孙后代的人口增加,逐渐分了出去,每一名后代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了,收入也就越来越少。到了最后,所有的军户都成为佃户。 可悲的是,军户不能离开,不能从事其他的职业,除非你有本事考上科举,或是有战事,立下战功升官。除了这两条路,军户们的生活根本没有任何盼头。而这两条路并不好走,科举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别说进士、举人了,能考上秀才都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依靠军功?大明中期的军户已经烂成什么样子了?几千人打不过几十名倭寇,不去送人头都算好了,还想着奢望立下军功? 前些年,辽东建奴崛起,朝廷从军户中挑选兵丁去辽东,这是立功的好机会吧?可是萨尔浒一战,去了辽东的十个有九个把命丢在那了,惨败一场,何来的军功? 去年底山东爆发了白莲教教匪叛乱,顾水根的儿子也调动起来了,可是剿匪那么点功劳,全被上级军官和文官瓜分完了,到了他儿子头上没有一寸功劳。再后来,在两个月前,侄儿在淮安当漕丁的孙百户找上门来,说吸收自己的儿子去当盐丁。 顾水根自然是喜出望外,去当盐丁啊,那对于一名军户来讲,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但从名字来看,盐丁就是剿私盐的,可是谁不知道,盐丁其实自己就是私盐贩子。 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军户来讲,去当盐丁、漕丁,那可是好差事啊,收入不错,补贴家用完全没有问题,还能娶上媳妇。顾水根的儿子都已经三十岁了,可还是娶不上媳妇,有人拉他去当盐丁,这对顾水根来讲,儿子娶媳妇,自己抱孙子有盼头了。 谁知道儿子去当盐丁,却不是去剿私盐贩子,而是去和锦衣卫打仗!这不是造反吗?老实巴交的顾水根听说了这件事,吓得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 虽然孙百户一直安慰军户所的军户们,同锦衣卫打仗,是为了捍卫正义,锦衣卫陷害忠良,祸害百姓,朝中正直的清官站出来,为民请命,组织老百姓反抗。这次朝廷的鹰犬要来抓李青天李抚台的儿子,所以正直的两淮官员同军户军官们一起,反抗锦衣卫的暴行。 李三才在两淮和江南,都有李青天的名誉。当年税使横行各地。李三才所辖范围,徐州由太监陈增、仪真由太监暨禄收商税,扬州由太监鲁保征收盐课,沿江由太监邢隆征收芦课税,蔓延千里。矿税使任用奸徒,伪造印章,所到之处公然抢夺,地方官员唯恐避之不及。唯有李三才站了出来,正气凛然的为老百姓办事,并设圈套,捕杀那些税使的爪牙,打击了那些太监们的嚣张气焰,为两淮百姓争取到利益。 至于李三才给了自己这些穷军户们什么好处,顾水根当然感觉不到,似乎那些税使矿监被抓了之后,同军户们的生活影响不大啊。可是民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