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_第八章 罗哥黄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罗哥黄姐 (第2/4页)

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优势。比如拆迁,城中村的农民,原来修的房子面积就大,拆迁出来的补偿,让一家人迅速成了富翁。而城里的普通人,原来住在棚户区,拆迁后,只不过一套换一套,只是居住条件改善了,不存在发什么大财。

    但是,在几十年前,农村与城镇,因为户口的关系,可以说是两个阶层。一个在天上,那是工人阶级老大哥。一个在地下,那是修理地球的农民。

    哪怕是长得最丑的工人,也可以娶到农村的村花。哪怕是最帅的农村小伙子,也肯定无法娶到城里最丑的姑娘。

    当年,黄姐因为母亲是农村户口,所以自己也只能落户在农村。父亲虽然是武钢工人,但政策只允许解决一个人的户口问题。黄姐的大哥,就此进入武钢工作,算是顶父亲的班。父亲作为重体力劳动的炼钢工人,五十岁就可以退休,让儿子接班。从此,两兄妹的命运,开始了天地之别。为此,黄姐对父亲的抱怨,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消除。

    而今,这一切都不是事了。黄姐的大哥因为武钢效益不好,而今的收入,连黄姐一个零头都没赶上。目前,唯一的发财机会,总是盯着父母在农村的房子,什么时候能够拆迁,准备发一笔大财。大哥的儿子快三十岁了,一事无成,娇惯得吃不了苦,属于穷人家里养的娇娇,长相跟爷爷差不多,又穷,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对象。

    但黄姐的女儿就不同了。他们的女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从小成绩特别好。这一点,就相当令人骄傲了。罗哥与黄姐都不过是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但女儿从小就聪明,从没找家长辅导过。辅导也辅导不了,毕竟今天的小学作业,黄姐与罗哥都做不好了。

    到了初中,罗哥他们生意忙,一狠心,就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去了。女儿很争气,高中考上了著名的武钢三中,那是一个曾经在全国甚至国际奥数比赛中屡获佳绩的传奇学校。当然也是寄宿,女儿的学习都是她自己负责。今天,女儿正在上海一所211大学读书,黄姐对女儿的关心,就是每周固定时间,给女儿打个电话。罗哥的关心,就是督促老婆,多给孩子寄生活费。

    当然,甘蔗没有两头甜。由于女儿从小离家,除了假期,跟父母的接触少了,感情上的亲近,也就少了。女儿回家后,一般是自顾自地玩,或者外出找同学玩,跟父母的话就比较少。

    后来,夫妇总结女儿聪明的原因,大概罗哥的理由占了上锋。“我虽然书读得少,那是那个时代嘛。但我聪明啊,你看我做生意,什么时候搞砸过?就是钢材生意那不行的时候,我也能够收回成本,对不对?”

    这涉及到一段历史。最开始,罗哥作为武钢附近农村的人,当然靠着武钢吃饭是必然的选择。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就开始给别人打工。他最开始是个货车司机,帮别人拉钢材的。后来,那倒钢材的老板,看罗哥又机灵又忠心,就让罗哥给他开小车。

    罗哥当然不仅仅做一个司机,他是有梦想的人,忠心,只是他的人设。他平时跟老板一起,就留心各种关系,打听各种门道,时间久了,他也积累起一些人脉与经验,最后决定,自己出来单干了。

    当时,全国钢材紧张,全国处于基建高峰期。尤其是各种路桥建设,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公司把工程标接下来,然后层层分包给小工程队、土包工头。

    包工头们最大的麻烦,就是价格双轨制与货源问题。当时,武钢钢材的出厂价是国家定的,这是国家价格。但是,当时需求量如此之大,武钢就只将这类钢材卖给国有大型企业了。那么,小公司要钢材,就得在市场上自己找。

    如果你有本事,将武钢的钢材用厂价买出来,再以市场价卖出去,那你就赚翻了。但是,这需要很深的关系。

    罗哥是司机出身,他知道司机的能量。他专门跟厂里销售公司的几个司机打交道,当然这是要付出成本的。比如毛利得五块,至少得给这些中间人给两块。罗哥知道,自己没有硬关系,就得利益均沾。多年后,大家耳熟能详的“双赢”,在多年前,罗哥都已经实践了。

    罗哥以前的老板,都是专门跟大领导打交道的。大领导,求他的人多,你要打动他,就得有高额的回扣,所以,给出去的成本就很大。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