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_第三十八章 明军需要变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明军需要变革 (第2/2页)

辞官了!”

    本来主要挺不高兴的,听到老黄辞官,面上露出释然的神情,“终于解决了!”

    练子宁也配合道:“果真如此么,哎呀,老黄你就不再考虑考虑,这般果决的辞官!”

    “哈哈哈,咱这岁数,是该回老家颐养天年了,练大人,你倒是正值壮年,往后国朝的事,你需要多费心了!”

    练子宁一脸叹惜。

    徐辉祖悄悄比了个大拇指,这演技,绝了。

    朱英听到喜讯,也不再多说老黄了。

    黄观呆滞的看了看练子宁,又看了看圣上,乖巧的落座。

    “刚刚说到哪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吧,来来接着说!”

    “你丫都辞官了,还关心这事作甚!”

    朱元璋扶着朱英的肩膀,笑道:“以前咱两吹牛,可是胡天海地的扯,咱从没问过你对于国朝上的策略,今天碰到了便说说呗,不然你看黄大人的脸色,要被惦记呢!”

    朱英笑了笑,不管老黄了,对着黄观说道:“我先前说着几句经典,也不全是我要说的理念,只不过开个引子。”

    “咱神州大地,物产丰饶,自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后,神州便确立了农耕文明,而在秦汉之后,更有了南北之分。”

    “秦岭以北,日光充足,温差较大,以麦种最为适宜栽培,而秦岭以南,雨水充沛,气候多变,以稻种最为适宜。”

    “咱大明如今幅员辽阔,事农着乃百姓生产之根基,所以延续古人经验进行耕种是不错。”

    黄观点点头,他正是以此为论据的。

    但朱英却话头一转,“以大明军伍屯边耕作,的确是将人力发展到了最大,可黄大人可知,无数前朝都行此举,但为何北患不绝!”

    在座的都纷纷一怔。

    是啊,远的不说,百年前的大宋就遵循此举,但也没拦住大元不是。

    朱英提出了问题就没想过在座的能回答出来,所以继续说道:“强如大汉,也是采用屯田之术北征匈奴,但在前期还需纳贡称臣和亲,修养数十年才与北患决战。”

    “再有大宋前车之鉴!”

    朱元璋皱眉道:“那屯田是无效之举?”

    “不是,我不是说屯田不好!”

    “你们可知,其实屯田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黄大人就漏了!”

    “屯田一术,发源于大秦,盛于大唐,你们可发现其中要点!”

    徐辉祖抢答道:“那是因为秦横扫六合,以大秦长城军团之势,才能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而大唐,自然也是席卷八荒之势,一统天下。”

    “没错,是因为秦唐两朝,皆是兵强马壮!”

    黄观连忙说道:“没错,咱大明不也是如此么?”

    朱英抬起了头,笑道:“自然如此,咱大明恢复华夏,重开汉室领袖神州,如今自然是兵强马壮!”

    “所以屯田之事可行,但不是长远之计!”

    “说什么做好屯田,国无忧矣,可谓片面之词!”

    黄观涨红了脸,朱英这话是把他的理念全盘推翻了。

    而朱元璋也是皱眉,当今天下还能有比屯田更好的方法来抵御北患的么?

    目光齐齐看向了朱英,朱英老神在在的喝了一口茶,才慢慢开口道:“平定乱世,能得一批能臣悍将,可待天下无战事之时,这骁勇武将,善战甲兵,还能一直维系下去么?”

    “屯田能快速扩大耕种,能迅速恢复国力,戍边将士自给自足,但一旦没战事了,那他们便成了耕作的农户,积年累月下来,怕是已经磨灭的热血,再无善战之能了!”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都面色凝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