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8【扫荡】 (第1/2页)
一个约有五百人的日军大队,再加上同等数量的伪军,正在不急不缓的朝着八路军的根据地前进。 日军的指挥官是骑着东洋大马,被簇拥在最中间的寺田一太少佐,他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左手边的是他的副官田中千寻,右手边的是伪军的一个团长赵兴旺,负责配合他们大队“扫荡”。 寺田一太看着前面隐隐约约的村庄,询问道:“前面是什么地方?” 赵兴旺十分狗腿子的说:“寺田太君,前面属于未治安区,一个叫潘家峪的村子。按照司令官阁下的命令,可以进行“三光”政策。” “吆西,赵君那就执行命令吧!” 赵兴旺闻言指挥着手下的伪军包围了村子,开始驱赶村民,准备进行三光政策。而鬼子也在重要的地方架起了机枪,随时等候命令。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1941年到位。他提出了一个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即华北治安战。 根据这个计划,冈村宁次把华北地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治安地区、准治安地区”和“未治安地区“。 所谓“治安地区“,是指在日军控制和占下的区域及其周围; 所谓“准治安区“,是指双方势力交错地带,也是八路军经常活动游击区; 所谓“未治安区“,是指抗日根据地。 针对不同的地区,冈村宁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于“治安地区“,以清乡为主。 清乡运动“以“军政并进,剿抚兼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方针。 把人数少的村子合并成乡,然后从县至乡、村均建立起伪政权,实行保甲连坐,强化奴役统治。 在治安区,由伪军担任警备任务,而日军则抽调出来向“准治安地区“推进。 对于“准治安地区“,则以“蚕食“为主。 其中心思想是掠夺财物,把准治安地区“变成无人区”,从而巩固其势力范围。 一般的做法是:依靠交通网、堡垒和沟墙,从外到内,逐步把八路军的根据地一点点地割裂开来,慢慢地将解放区变成敌占区。 对于无法占领的村庄,就把它变成无人区,防止八路军的深入活动。 对于“未治安地区“,以军事进攻为主。 日军派出大量部队,不断进行“扫荡“作战,拆除、破坏根据地的设施及军需品。 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使八路军不能安身,也无法进行建设,使之逐渐向“准治安地区“发展。 冈村宁次判断是否是治安区的标准很简单,从中国姑娘的眼神可以看出当地的治安情况的好坏。 第一、绝对见不到姑娘的踪影。系惧怕日本兵的佐证,为“治安不好”。 第二、对日军的汽车、卡车感到稀奇而远远地从窗口眺望,为“治安稍好”。 第三、在以俩项情况下,走出家门口眺望,中国姑娘神态自若地走在有日本兵往来的街道上,为“治安良好”。 当然这只是冈村宁次的一种划分方法,老百姓即便给鬼子当了良民,也只是保证了他们不会被随意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