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国术宗师_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战 (第2/3页)

子躺在炕上。到这时,赵婧之才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这是女人的月事,两天三就过去了。然后让王洪出去买点红糖回来,给她烧水冲着喝。

    王洪啥也不说,把东西一放,空着手就出门给媳妇买红糖去了。

    户山学校的考察小组从沈阳返回,特意在安市休息一天。

    他们这一路的考察,对日军的战刀、剌刀应用能力不甚满意。各处战场,剌刀术培训出来的那种勇于冲锋的气势,在精锐的关东军身上还有体现。

    可在剌刀术的具体训练上,就显的马马虎虎了,也没有什么战场突出了剌刀术的作用。

    其实这不是关东军的问题。

    东北军主力在关外,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重武器都没有,后来都归到义勇军里。义勇军的主体更是民间自发的,兵不强、马不壮、枪一般、炮没有。对付义勇军这些人,也没有使用剌刀的机会。

    来到安市,他们才知道王洪还没有被抓捕归案,只好带着失望,在安市四处游览。

    几个人不是去了镇江山,就是到江边浏览。

    那个喜欢穿西服革履的专家津田野,从镇江山下来,便独自顺着山边马路闲逛起来。眼睛随意的浏览着,心里却在研究他的枪道。

    王洪进出小房子,都走山路。他从山里钻出来,却迎头看到了津田野。

    两人面对面都有点诧异。

    王洪看到这个中年人有些不怒自威的样子,不由的留意了一下,走路的姿势,身眼结合的样子,看得出,他是个高手。他猜想:安市新来的拳师?不知道是练哪家的。

    津田野看到王洪的脸觉得很熟悉,哪里见过一样,也多看了几眼。发现王洪两眼有神,走路轻灵而不轻浮。心道:这个中国人应该是练过武道的吧?

    两人各怀疑问,擦肩而过。

    王洪感觉这个人很危险,却因一走一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买完红糖,也没多想就往回走。

    津田野走出几百米,突然转过来身,他终于把通缉令上的王洪与现实中的王洪对上了号。

    津田野是日本传统枪术宝藏院流的武者。他年青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枪术比赛,拿了无数奖项,步入中年后,一头扎进了日本枪术的理论和实用领域,开始与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和铳剑术高手进行实战层面的交流。

    日本人很迷信刀文化,日本的古代五兵是:日本刀、弓箭、长枪、雉刀、胁差。五个里面有三个是刀,长刀、短刀、加了棍子的刀。可津田野却独喜欢长枪。他是坚信日本枪来源自唐代陌刀,从来只认为自己没有练好,而不认为陌刀无敌是假话。

    (注:日本长枪与中国长枪不同。中国长枪是棍子捅到枪头后面留下的洞上,以扎为主;日本长枪是把短剑甚至长剑一样的枪头镶嵌到棍子中,开门第一式,劈打。确实象传说中的陌刀)

    如果说津田野是全日本铳剑术第一,军队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要说他是能代表铳剑术的专家,怕是也没人反对。因为他的实战能力和理论能力一综合,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也不见得比他强。这次出来考察,除了本校教师,户山学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叫上他。

    日军剌刀术是上个世纪末改良了宝藏院流、佐分利流两个流派的日本传统枪术而成。在改良过程中,还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内廷武道场的教师的指点。这相当于中原武术的少林寺 峨眉派 大内高手的老师,三大门派联合创编,可以称得上源头古远、血统高贵。

    这两个流派的枪法,都擅长突剌,所以日军的剌刀术也非常强调突剌。在具体细节上,因为制式的三八式步枪过长,所以不主张使用枪托,却增加了脚踢的格斗动作。此外,也不知道在哪里引进了出枪时大吼的方式,这又开了干扰战术的先河。

    津田野已经成了户山学校的特聘教师和专职陪练,天天摸枪的人,见到王洪的手法后,手就奇痒无比,非常渴望能亲自试一下。

    他认出王洪后,立刻往回走,什么叫人抓捕之类的,想都没想,只顾要跟王洪先过下手,倒也算是真正的武士。

    两人终于在刚才错肩而过的地方相遇。

    津田野对着王洪说:“王洪桑!”

    他不会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