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_迟到的感言,附登场人物介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迟到的感言,附登场人物介绍。 (第1/2页)

    人物太多,一时难以凑齐,本章慢慢更新。

    明末海上游魂一词,同见于荷兰人(如第7卷卷首语)和满清史料的记录。

    ——————

    感言部分

    首先感谢大家陪伴这本也许不是很好看的书走到现在。

    匆匆开书,匆匆上架。某个周四问编辑上架需要什么条件,编辑看了一下说那周五上架吧。于是上架了,一般书里有的推荐感言,上架感言自然也都没有了。

    写到一百万字,才敢写点感言。

    自开书第一天起,就有很多读者担心这本书什么时候太监。恩,其实我也担心。所以从来不敢求票,从来不敢许诺不太监,只敢默默码字。中间有过艰难阶段,从未想过放弃,我写这本书有想表达的东西。

    评论区曾有书友说不知本书要写什么,以前不好回答,现在写到100多万字,大约可以说一说了。

    这本书我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写航海的游戏之作,顺带表明以戎克船绝无可能实现翻盘。明末航海首提郑成功,郑芝龙看得很清楚,失去大陆,海上是一场绝望的战斗,郑成功当然也知道这点。他动摇过吗?也许吧。但他于不可能中去争那一丝可能,英雄二字不外如是。

    二、写尽量贴近现实的历史。其实历史来自无数顶尖人物的共同演绎,比小说更精彩。

    航海需要考证水文和船,历史需要大堆大堆的资料。

    虽然我原本历史就很好,但为尽力真实反应,我准备了几千块的实体书资料和相关电子论文、网络地方志等。

    书中南方各地经济情况,赋税总额来自一位精通明史朋友的整理,他甚至为此请教了顾城的学生,一位明史教授。

    极少上龙空,那里很多ID拿着他们所知但完全错误的历史常识来评价。今晚写感言前上龙空评论区找点灵感,至少那里反应了诸多问题。

    评价我在建国后灌水让我无言,本书中短短几句话的历史章节可能都来自几十本资料,我需要从几万字中总结出几十个字,看似灌水的段落写起来很累的,1小时甚至敲不到100字。如被某龙空ID乱吐槽的城墙、棱堡形制,他居然认为我是在水文。写这些需要查阅大量繁体竖排文言文的地方志和论文。我将自己代入到战场,城墙城堡土方是战争中最关键的要素。不写城墙如何打仗?靠他脑子里转转,胡写一通吗?

    本书有很多缺点,但绝不会水文。我只会尽力压缩篇幅,这本书一开始提交给编辑的大纲只计划了100万字,按计划现在应该完本了,呵呵。

    超过计划,一方面是各位书友的支持,二是有些东西是在写的过程中,我觉得有责任有必要加进去。

    就像简介里写的那样,这本书到现在为止在写战史,经济主要是关于军事部分才会涉及。

    每隔几章就出现新地图和一堆新人物。我写得累,我知道读者们看得也累。

    为啥这么写?肯定不是为了钱,不是龙空某评论里说的“抄书收费,当然不累。”

    说句不谦让的话,我写战史能单独出版,我是写给别人抄的。但这没什么意义,单纯战史的受众太小了。

    借助小说的形式,写一点明朝亡国时奋斗在大时代中的悲剧人物,让更多人知晓那些快要湮没的名字是本书目的之一。我写了许多许多与主要剧情无关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屹立到现在的脊梁。文中他们的对话,很多也来自历史记录。也许我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翻阅那些资料,将自己代入历史人物的环境,我不止一次潸然泪下。

    写出这些人和事,不可避免会造成剧情分散。是的,我了解这个问题。我曾想过以POV来解决视角分散的问题,试了一下,无笔力无精力控制。《冰与火之歌》尚且被很多中国读者吐槽视角混乱,登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