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_006 创业未半 花光预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6 创业未半 花光预算 (第1/3页)

    计划这东西,就是用来打乱的。

    开机前的最后一周,剧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幕后团队一分为二,摄影组去拍空镜,道具组改造布景。

    结果道具这边出了岔子,大壮借来的游艇实地开工才发现尺寸不够,摄影机和轨道摆不开。

    这已经是大壮朋友圈里最大的船了,比这条更大的就算借得来,也开不进黄浦江。

    无奈之下,大壮只能发动皇阿玛之力,通过魔影厂的关系,包下了江上个头儿最大的游船。

    友情价,3天20万。

    于是备用金还没坚持到开机就浪没了。

    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

    包人家的船就得紧着人家的时间安排,这场戏不得不挪到8月下旬。

    日程表牵一发而动全身,陈一鸣只好把后面的戏拉到前面来,马大壮联系外景档期就差把电话打爆炸,小美的预算表几乎一小时一变。

    突出一个焦头烂额,脱离了后勤完备的横店大舞台,剧组成员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菜鸡,陈一鸣久违地找回了几分当年初入行的酸爽。

    ……

    忙忙乱乱中结束了前期筹备的所有事项,《魔都假日》的主要演员与各部门头领汇聚一堂,借用第一场戏的取景地西郊宾馆的一个大会议室,按时启动了开拍前的剧本围读。

    一般来说,剧本围读是剧组全体主创在开拍前达成一致合议的必须步骤,在这个环节,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服化道、摄灯录、剪辑、后期等各个部门都必须参与进来。

    作为主创核心的导演和编剧,需要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充分向团队成员阐述传达,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部分,要取得演员以及其他部门的充分“谅解”。

    围读过后,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原则上不再变动,整个团队都将以围读后的剧本为基础运作。

    当然,实际执行过程中,所谓原则就是用来突破的。

    剧组这个地方,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话事人只能有一个,没有例外。

    演员和导演争,导演和编剧争,制作人和导演争,甚至有些强势的武术指导、摄影指导都能横插一杠子。

    不争哪来的话语权?

    老制片厂模式下,剧本围读的严肃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毕竟华国的电影传统历来是导演最大,其话事人的地位是有上头背书的。

    当然,导演的言行也要受到所属制片厂的监督,哪怕是谢静谢大导,想随随便便往定稿的剧本里加“私货”也是不允许的。

    这样一来,导演自然是无比重视剧本围读,毕竟这是巩固其权威、贯彻其创作意图的有益程序。

    改制之后,导演中心制得以延续,但制片厂的监督却名存实亡。

    华国导演们一朝去除束缚,瞬间如同脱缰野马,打着创作自由的旗号,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大权在握之下,导演怎么可能尊重围读的成果呢?

    追求艺术嘛,要的就是火花,要的就是碰撞,不改不舒服斯基!

    第二天要拍的剧本,头天晚上攒出来都嫌不够新。

    导演带头不尊重剧本,其他主创又能有几分热情?

    几年折腾下来,如今剧本围读已经名存实亡,少数坚持这个程序的剧组,也只限于主要演员一起读读台词,对全体主创的约束性几近于无。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就《魔都假日》来说,一众主创对剧本围读还是充满“期待”的。

    毕竟,再怎么导演中心制,创作自由也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地位和成绩赋予的。

    作为《魔都假日》的导演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