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参玖七_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 (第1/4页)

    施进卿搭乘的海船从贴近广东后他便不住的的叹气,站在船舷旁望着陆地方向,一站便是个把时辰。这个中年男子由于久居旧港(注一)的海边,脸上岁月的刻痕深深。年轻时在港边跟船上讨生活,粗重的活那是没少干过!腰后插着把弯刀,这是在当地生活了近二十年后养成的习惯,这边民风强悍,一言不合便是要拔刀相向,华人在此求生存特别辛苦。施进卿为人豪迈,过了四十岁后在旧港居住的这一千多户华人中隐隐然是领袖的地位。此刻风浪尚称平顺,船帆吃南风满满,这样的风吹在这历经人生无数历练的这个男人脸上,无疑像是抚摸着归乡游子的慈母的手,他伸袖拂去两行泪,继续回想着自己奇特又平凡的一生。虽说寄居国外,但从潮州/海南一带也陆陆续续有各自的同乡人移民到旧港,这几十年大明的政治环境变化施进卿也颇有掌握,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他在这移民社群中逐步掌握话语权,东西洋这几国的动向也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旧港靠的就是海商往来之间的贸易,政局稳定的明朝不仅提供了像丝绸瓷器之类的热销商品,明朝的铜钱也是各国间交易的货币。洪武皇帝即位初期不断的派遣使者到各国告知大明已取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天下,这一讯息是明确且持续的,只是明朝并不像元朝一样武勇,动不动就派个几万人出征,明朝的军事行动也一直是针对北方沙漠的蒙古人。施进卿这些年也被迫开始在明朝内部运作些沟通管道,虽然费时漫长且尚受限于广东地区,但总比十几年前好了很多。

    船上伙长船工们当然不敢来打扰这位一方之雄,他们继续算着打水几托,到了那个岛或山头该依水道针经使舵转向的转向,忙得不亦乐乎。

    福州海岸自船上望去蓊蓊郁郁的森林一片片,十四世纪末的福建尚未大量伐木造船,各山头上尚是植被丰富的年代,适合造船的两人抱大的杉木比比皆是。这个时代的海上航行大部分都是沿着海岸藉冬夏的季风来进行,从宋代开始盛行的海外贸易也积累了不少海上航道的知识,而这些都保存在各个海上伙长的海图针经之中。到了元朝对大都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运送皆是得力于新开的海上航道,其中一条甚至是由南京附近的刘家港出海东向先到到黑水洋(注二)后再转向渤海方向,藉由西北向的洋流更快速的航向直沽,十日间便可抵达,比起原本的贴近海岸航行的曲折费时与触礁的风险,至少可以省下近二十日的时间。

    一个年轻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女走过来,她贴心的递过一个装水的瓦罐道:『父亲,您喝点水吧!』这几天她也不特别来打扰老父,离乡二十几年了,是人都会带上些乡愁。少女自己倒是兴奋无比,她是施进卿确定要落地生根后,与旧港当地一名女子所生。自小跟施进卿讨生活,年纪不大,但颇有乃父之风,众人都尊称施大姐,俨然是年轻一辈中的领袖人物。施大姐也是第一次要回到老父念兹在兹的故乡。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原先要见的朝廷要员郑沂已高升为礼部尚书,众人未得上岸,便匆匆忙忙又启帆往南京而去。不料刚到福州附近,便见天候逐渐变化,众人商议后还是先到港内避风,以免生出意外来。这商船主人属于一个南京富户,这趟到东西洋已载回不少当地的香料、珍珠、宝石及苏木等,可不希望在到刘家港下货前出了甚么事情。

    船接近闽江口时看到两艘小船逐渐划向海船的方向而来,前面一艘隐约可见有两个人正用力向这边挥手,到三十丈开外时便听得船上一少年正拉长喉咙高声大喊救命。后面一艘也有四、五人,看得出来已抽出长刀,其中一人正大声地不知说些甚么,服饰上一看便知不是华人。等船再靠近时,施进卿看情势危急,大喝道:『先救人再说!』船上众船工忙协助将前面这艘小船套绳拉靠过来贴在船舷边上,众人七手八脚的将船上两名少年及一名身着白衣的成年人拉上船来。上来后才看到这成年人后背被砍了一刀,血迹斑斑。施进卿看了一惊,叫道:『弓手准备!』忙让船医过来协助包扎,另外将两名少年叫到一旁问个清楚。

    其中一名较瘦小的少年定下神来说道:『我们在海边遇到了一群倭寇,这位大侠寡不敌众受伤,他护着我们边退边打到了岸边,我们两人推了这小船到江中才逃过一劫!』施大姐问道:『他是你们的甚么人?』另一少年即是李涧,突然抢着道:『他是我们的师父!』施进卿跟女儿使了眼色,说道:『原来如此!』

    这时第二艘船也已靠近海船,施进卿一示意,三名弓手已上弦半弯弓。施进卿以汉语叫道:『你们是何人?如何便在江上行凶?』第二艘船上的人大声说了些话,船速不减做势要靠上前来,施大姐低声喝道:『是倭人!放箭,别伤人!』瞬间飕飕飕连三响,三箭准确地钉在来船左舷上,只听得那人怒骂一声,便见其他倭人七手八脚的把船定住往回划,停在一箭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