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万年历全书_第二章 节气与时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节气与时令 (第1/5页)

    认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开创的一部历法。这部历法首先确认了一年是365天,它和同时代古埃及人确认的一年天数相同。后来,先民们从农业生产出发,又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段,每个节气段约15天,一年12个月,每月两个节气,一年共24个节气,360天。

    二十四节气不像1月、2月、3月……那样顺序排列地数数,它有着“春雨惊春清谷天……”等生动而形象的名称。二十四节气不是凭空用数字算出来的,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出来的,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幅描绘冷暖干湿变化的自然画卷,蕴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二十四节气从阳历2月份开始,顺次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是春天的6个节气;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夏天的6个节气;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是秋天的6个节气;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是冬天的6个节气。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季3个月,6个节气,每2个节气历时1个月,12个月24个节气。从1月份的小寒、大寒到6月份的芒种、夏至间的12个节气,处于上半年;从7月份的小暑、大暑到12月份的大雪、冬至的12个节气,处于下半年。

    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立春

    2月3日~5日雨水

    2月18日~20日惊蛰

    3月5日~7日

    春分

    3月20日~22日清明

    4月4日~6日谷雨

    4月19日~21日

    夏

    季立夏

    5月5日~7日小满

    5月20日~22日芒种

    6月5日~7日

    夏至

    6月21日~22日小暑

    7月6日~8日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季立秋

    8月7日~9日处暑

    8月22日~24日白露

    9月7日~9日

    秋分

    9月22日~24日寒露

    10月8日~9日霜降

    10月23日~24日

    冬季立冬

    11月7日~8日小雪

    11月22日~23日大雪

    12月6日~8日

    冬至

    12月21日~23日小寒

    1月5日~7日大寒

    1月20日~21日

    

    今天,还流行着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和界定的一年四季以及二十四个节气本身,古代中国的历法家都有具体而确切的解释。

    下面是清代陈希龄在《恪遵宪度抄本》“二十四节气解”中,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的释义。

    立春:立春见也。九十日之气,往者过而来者续,故谓之立。立夏立秋立冬皆同。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也。

    雨水:天一生水。人物之生,皆始于水,春属木,木生于水,立春后继以雨水。

    惊蛰:气积而奋,震而上达,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春分:分者半也,九十日之半,谓之分。秋分同。

    清明:按《国语》四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平巽,巽日洁齐,清明取明洁之义。俗为民间扫墓的节日。

    谷雨:《孝经纬》云: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

    立夏: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小满:四月乾卦,谓之满者,言阳气已满。小者将满犹未至极也。又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也。

    芒种:芒音亡,种上声。谓种之有芒者麦也。今读芒为忙,种去声,非也。

    夏至: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温热之气而为暑,小者,未至于极也。

    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立秋:秋就也,万物就成也。

    处暑:处,止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也。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