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藏经阁 (第1/1页)
当宗恩施展完法术转头,发现张德明也施展完了。 他错愕了一下,明显想不到,昨日才学会术法的张德明,竟然比自己施展了半年都还熟练。 认真的看了看这个相处了数年,一直比较低调的小伙伴,开口道:“走吧,我们直接去外门。” 张德明诧异的道:“不是下午去么?” 宗恩回道:“你不是也打算选术法么,我已经有打算了,上午下午去倒是没什么。 但是你既然还没选定,那就早点去吧,毕竟一个令牌,只能进入藏经阁一次。 早点去,有一天的时间来斟酌选择也好。” 张德明沉思了下,虽然他其实已经有打算了,但是,早点去多看看,似乎也不错,反正如今他不用再这么卖力的浇水了。 “那,走吧。”张德明道。 两人的令牌,都正好带在了身上,也不需要回头去取了。 随即就离开了小青山,向着外门的山头而去。 出了小青山山谷,放眼望去,是一片连绵的群山。 天灵门,山门坐落在这一处群山中。 主峰海拔非常的高,那里和周围的数个山头,组成了内门。 张德明一次也没去过,一是没机会,而是靠双脚,有机会去也难爬上去。 因为在内门,不会飞或者对应交通工具,是一个很苦逼的事情。 内门几个山头外,就是外门。 再往外就是像小青山一样的杂役山头,数量众多多,大多矮小,无数矮小山脉的拱卫着群山。 再往外就是无数的村镇,围绕着整个天灵门生存。 外门和杂役院,负责山门的日常照料和运转,供养着内门的日常所需,而村庄和城镇,又供养着数量众多的外门和杂役弟子。 而天灵门也为此提供给他们安定的生活,由宗门管辖着周围的众多地方。 因此周边不少的村镇,都和天灵门有着一定的关系纠缠,或生意上的,或血源上的。 如此,形成了一个颇为完善的生态圈。 外门的主峰,并不是紧挨着内门山头的,最高大的那些。 相反,外门的山头,是在外门最外围,众多杂役山头中,一座不高,却很大的山头。 这里处理着天灵门大部分的日常,以及普通的外来接客,还有凡俗的相关事务。 当然,但凡重要的事情,都会疏理出来,交给内门处理。 因为种种,可以说这里是天灵门最有人气的一个地方了。 特别是杂役院外门弟子的吃食,大多还是普通的食物。 因此,每日都有不少的凡俗贸易往来,让这里显得有些热闹,整个山头都非常的繁荣。 和其它宁静悠闲的山头,有着天然的差别。 两人来到这里,作为两个普通的小杂役,不起眼的穿过大半个山头。 一路上,路过不少的地方,都非常的繁华。 路上,张德明甚至听到了不少的八卦。 什么某某长老的天才弟子晋升太极了,什么哪个小天才又和谁好了,各种八卦花边新闻。 这些和小青山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像两个世界。 两人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才来到外门的一个角落,这里是外门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外门的藏经阁,据说,随时都有太极期以上修为的执事,或者长老看守着。 鸿蒙修行界,修行者分数个阶位。 从不入流的学徒开始起步,修行者等级分为学徒期,太极期,两仪期,还有传说中的三才期。 再往上,张德明就不知道了,毕竟他只是个杂役,而且十年来,都没出过几次小青山的。 两人来到藏经阁前,没想象中的什么守卫,整个阁楼大门仿佛没人看守似的。 两人来到这里,已经是响午了,陆陆续续有不少的人进出。 因此这里虽然偏僻,却并不显的幽静。 两人来到门口,因为是第一次来,显得有些紧张。 走进了才发现,整个阁楼门口,似乎有一层淡淡的薄膜光幕将整个大门给笼罩着,难怪没人守护。 一旁进出的人,没人理会他们两个。 不时的就有一个同门,来到门口,将一枚令牌,丢进门口一个张嘴的貔貅雕塑里。 随即,这人就穿过了光幕。 对于这类似地铁插卡的机制,张德明一眼就能懂。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令牌的作用。 效仿着将令牌丢进了貔貅的嘴里。 随即,张德明感受到了身上多了一股气息,当他穿过光幕后,气息就消失了。 “入门令只能在一层选择术法,要上二层,需要支付贡献。 嗯,你们杂役没有贡献点,就算了,别企图去二层。 选定后,来我这里确认,一层大多都是初级的法诀。 分为两类存放,书籍和玉简。 书籍,只需要拿到我这里来刻录就行,玉简需要在我这里添加三枚灵石的费用,才能读取一次。” 两人一入门,门口柜台处,一个青年抬头看了两人一眼。 不知道是用什么手段,发现了两人第一次来,不待张德明两人说话,他就直接开口,说了规则。 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两人对视一眼,对高冷青年点了点头,表示了解了,才走进了大厅。 整个大厅,从入口处,直接被分成了两半。 两边都是高大的书架林立,但是,一边洁白,整洁,书架上,放得是一枚枚二指宽的薄片玉简。 另一边显得古朴,书架上,放着一本本古旧的书籍。 “你要书籍还是玉简?”张德明站在入口处,对着宗恩问道。 “虽然玉简读取一次,就能直接刻录进脑海,但是三枚灵石,也太贵了。 反正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学会,需要反复揣摩,背下来是早晚的事情,我可不打算花这冤枉灵石。”宗恩答道。 张德明点了点头,看来两人都想到一堆去了。 别看只有三枚灵石,张德明种地十年,才五枚的存款。 这还是张德明一直刻苦加节约的成果,可见其三枚灵石对于杂役来说,是多么大一笔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