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 (第3/3页)
知道小皇帝的秉性,葛守礼去了只会白给,所以派了两个学士去丢人。 读书人嘛,脸皮都厚,丢一点也无所谓。 葛守礼以为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捞不到好处,但其实,杨博在保护葛守礼,不是杨博护着,葛守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杨博已经提醒了张四维,但是看张四维一脸迷糊样儿,杨博没有进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阳光开朗的表面下,是怎么一副面孔呢? 杨博靠在太师椅上,继续说道:“嘉靖四十年,严嵩老迈,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举荐了舅舅欧阳必进入朝,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说:举亲不避嫌,以慰老境。” “严世藩借着父亲的名义,给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应了下来,让欧阳必进做了礼部尚书。” 以慰老境,意思是举荐欧阳必进,是为了宽慰老迈的严嵩。 但是这封密奏的最大问题是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的。 杨博继续说道:“后来群臣不满,欧阳必进被罢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亲自下旨宽慰严嵩,严嵩闻之,大惊失色,赶忙进了趟宫,禀明了圣上,他不知道此事。” “严嵩自从夫人走后,就再也不视事儿了,严世藩背着严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儿,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藩被斩首,严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乡,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严嵩,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 杨博为何突然讲起了六年前的旧事? 刺王杀驾的案子,到底谁在背后做的? 高拱吗?高拱要是有那个胆子,现在也不在新郑闲住了,就算高拱有这个胆子,他也没那个实力,往宫里塞人,简单也不简单。 杨博很怀疑是张四维做的,因为杨博在拉拢张居正,而张四维对晋党党魁的位置垂涎已久,甚至杨博有八成的把握,就是张四维做的。 杨博看人极准,这一点张居正非常佩服。 刺王杀驾案的烂摊子,是杨博收拾的,是杨博卖着老脸到全楚会馆,低三下四的求当朝首辅出面息事宁人。 杨博在告诉张四维,别急,晋党现在是他杨博的,但终究是他张四维的。 张四维面色不变,笑着说道:“嵩父子怙宠擅权,落到这个地步,死无葬身之地,也算善恶终有报了。” 杨博失去了跟张四维交谈的兴趣,张四维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想法,不是杨博说几句就能纠正的。 都这么大岁数了,又不是孩子了,杨博懒得再言。 “累了,你回吧。”杨博挥了挥手,端起了茶盏送客。 “那舅舅,我就先走了。”张四维不再多言,笑着拜别了杨博。 张四维这次来全晋会馆,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杨博是不是还在恋权不走,看到全晋会馆在收拾东西,张四维便安心了,杨博终究是没能拉拢到张居正,这对张四维而言是好消息; 第二件事,这是商量自己儿子和杨博孙女的婚事。 杨博儿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儿,这是亲家。 张四维是王崇古的外甥,这是亲戚。 但是张四维还是想要亲上加亲,按着辈分,让自己两个儿子,迎娶杨博的两个孙女,这是姻亲。 杨博答应了,这两件事,都算是办成了。 “张居正啊,张居正,你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如何善终?”杨博叹了口气,放下了茶盏,他本来打算把自己没有的女儿嫁给张居正,这样就有了姻亲的关系,但是张居正不肯。 而此时的大明皇宫之内,小皇帝正在习武,太后正在听冯保奏禀朝中之事。 听到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后,李太后的面色变了数变,面色凝重了起来,她的思维略微有些跃迁。 张居正稍微触摸到了点皇权的边角料,李太后的思维,就跃迁到了张元辅这也是要学那高拱僭越神器。 这孤儿寡母做江山,何其不易? 大明皇后都是来自民间,没有任何外戚助益,李太后一时间有些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