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远在莫斯科_014 去玩个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4 去玩个够! (第2/2页)

,不过明天我有事,等星期天和卢涛一起带你们去市中心转转。”

    周六下午,胡易一个人出门,准备去兑换些卢布,顺便理个发。

    在莫斯科,街头巷尾随处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外币兑换处,换钱是件很方便、也很普通的事情。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度出现了近乎疯狂的通货膨胀,消费品价格暴涨,一个面包动辄几千卢布,购买大件物品甚至要用麻袋和汽车装运钞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8年新版卢布发行后才得以缓解,没想到事不凑巧,紧接着又赶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诸多内外因素促使刚刚恢复正常的卢布汇率一路狂跌,至今仍然无法保持稳定,直接导致人们对卢布严重缺乏信心。

    如今卢布虽然是俄罗斯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但许多商品实际是以美元计价的,市场价格会随着汇率不时变化。以大学为例,学费是用美元标价的,但学校不能直接收取美元,只能根据当日中央银行的挂牌汇率接受等值卢布。在汇率波动剧烈的时期,同等美元金额的学费隔一天缴纳便会产生数百卢布的价格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那里的人们往往倾向于持有美元。外国人更是如此,平时只在身边留少量卢布应急,待需要大笔花用时再去兑换,以避免无谓的汇兑损失。

    胡易用五十美元换了大约一千四百卢布,然后来到学校和宿舍之间那个居民小区,随便采买了些奶酪和火腿。他刚到莫斯科时过得精打细算,看什么都觉得贵,买东西总要换算成人民币衡量对比一下,后来便渐渐习惯了用卢布计价,花钱也不会再觉得心疼了。

    这是物价和货币面值共同对消费心态产生的微妙影响。胡易高中时一个月零花钱也不过一百多块人民币,除了吃饭,还要偷偷挤出来一些买烟、玩游戏,日子过得颇为清苦,往往一两块钱便能凑合着打发一顿饭。现在钱包里随随便便就装着一两千卢布,即便明知汇率就摆在那里,心中却也对钞票上的数字渐渐不那么敏感了。

    尽管如此,但当胡易走进小区内那家看起来很新潮的理发店时,还是感到一阵的肉疼。他在国内理发一般只要五块十块,这家店却要三百卢布,接近一百块人民币。

    算了,比上次买的西瓜便宜点,应该还算公道。胡易安慰着自己,平稳心绪坐到理发椅上。

    打扮时髦的俄罗斯大姐笑眯眯的走过来站在他身后:“你好,想怎么剪?”

    胡易伸手在头上比划几下:“短,我要短的。”上次理发还是在从家里出发去北京之前,现在他的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脑后的头发盖过了脖子,实在有些不像样了。

    大姐将一只手轻轻搭在他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拨了拨他的头发,若有所思的沉吟片刻:“你头发很好,不过发型太糟糕了,与你的相貌气质不搭配。要不要换个造型?”

    胡易听不太懂她的话,只知道她还是在问与头发有关的问题,便随意点头道:“短,只要短就可以。”

    “没问题。”大姐下手很利索,没费多大功夫便用推子搞定了大部分工作,接着拿起剪刀开始精心雕琢他的鬓角和刘海。

    胡易盯着镜子看了半天,感觉她手法说不出的怪异,忍不住哂笑道:“这,这是?您这是干什么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