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导读篇 第一章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是什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导读篇 第一章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是什么? (第1/4页)

    导读篇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是什么?

    一提起心理这个词,许多人会眨眨眼、摇摇头,“挺深奥的,不懂啊!”

    说起心理学,一股神秘莫测的感觉便会传遍人们的全身。

    人们会想起许多所谓诡异的东西来试图勾勒心理学的大概模样:魔术?

    算命?

    意念控制?

    乾坤大挪移?

    黑洞?

    ……

    心理和心理学对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种神秘诡异的印象,人们觉得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们的误解。

    心理和心理现象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的,是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

    可以说,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

    恩格斯曾将人的心理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学说,也是紧紧围绕着我们的生活的。

    心理活动虽然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来表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猜测。

    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呢?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心理活动的简称,实质上是人脑的一种功能,即人脑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

    认知活动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认知开始于感觉,之后是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或过程。

    比如眼前有一个苹果,人脑对这个苹果的颜色、气味等个别特征的反映就是感觉;人脑对这个苹果的颜色、形状、质感、味道等多种特征的整体、综合反映即为知觉。

    种种感觉、知觉的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就成为记忆。

    在记忆的基础上,再借助语言,人脑就可以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反映,即思维。

    上述过程就是人的整个认知过程。

    人在认知中所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传导至下丘脑及其边缘系统,就产生了对这些信息的内心体验,表现在外就成为了人的情绪。

    根据这些信息,大脑还会产生一个意志过程,即建立意图、编制活动程序、确定目标,然后调节和控制人体行为以实现目标。

    人的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大脑、客观现实和人的实践活动。

    其中,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或者说硬件,客观现实则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或者说软件;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把上述两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用英文讲叫“psychology”,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灵魂之科学”。

    心理学的历史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出现却是在1502年。

    有一个塞尔维亚人叫马如利克,在这一年首次用“psychologia”一词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

    此后过了七十年,一位名为歌克的德国人又用这个词出版了《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一书。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以心理学这一术语发表的书。

    在希腊文中,“灵魂”也有呼吸的意思。

    因为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生命依靠呼吸,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完结。

    随着心理探索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心理学也就变成了心灵哲学。

    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认为思想和感情来源于“心”,又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所以用“心理”来总称心思、思想、感情等等,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

    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心理活动,通常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等都可称之为心理现象。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你是学心理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