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与育儿--爱的教育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与育儿--爱的教育1 (第1/3页)

    生活篇第十二章教子与育儿--爱的教育1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过新年的时候,一位母亲领着5岁的女儿去逛当地最豪华的百货大楼。

    她认为小女儿一定会喜欢那里的装饰、玻璃窗、漂亮的衣服、洋娃娃和特色玩具。

    可是,一到那里,不知为什么,她的小女儿就开始轻声地哭泣,小手拉紧了她的大衣。

    “真扫兴,你有什么委屈的呢,售货阿姨是不接待啼哭的孩子的。”

    她责怪说。

    “噢!也许是孩子的鞋带没系好。”

    在走廊里,她靠近自己的小女儿,蹲下给她系鞋带。

    这时,她无意中向上看了一眼。

    这是第一次,她从一个5岁孩子的眼睛里看周围的世界!

    没有玩具、没有手镯、没有礼物、没有装饰华丽的展览,只有一片混乱的、看不见顶的走廊……人的大腿、屁股、用力的脚,以及其他的庞大物体在乱推乱撞,看上去很可怕。

    她立即把孩子领回了家,并发誓再也不把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强加在孩子身上。

    世界上的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当你在为“我家有子初长成”满心欢喜的时候,是否也发现他或她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

    不要说孩子变化快,真正的原因仅仅是:你根本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有的只是不会教孩子的家长。

    远离校园多年的你,今天也该念念书、上上课,了解一下教育孩子的战略战术。

    如何对孩子表达“爱”?

    一个十岁的女孩一脚把自己养的一只小鸡踩死了。

    因为,她看到母亲帮自己给小鸡喂食的时候,觉得母亲对小鸡比对自己更好。

    一只小鸡,就因为一丝妒忌之心,丧命在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脚下。

    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事实。

    无法否认,小女孩的想法过于偏激,但试想,如果平时这位母亲能略微表达一下对女儿的疼爱,也许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

    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如果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真高兴,你是我的宝贝!”

    等,以及经常拥抱、抚摸和亲吻孩子,会慢慢地给孩子以自信。

    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生活中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亲不知道怎样合理地去爱孩子,甚至溺爱、放任、专横等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对孩子的成长形成许多不利的因素。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

    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需要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遗弃与遗忘。

    对孩子来说,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包容,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

    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稳定、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样,人才能勇敢地冒险,不怕艰苦。

    怎样和孩子一块儿学习?

    现在的一些家长,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养家糊口的辛苦,指责孩子泡网吧不学习,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给社会,而家长自己沉醉在无聊的应酬和消遣里,把学习丢了,缺失了再学习的能力。

    学习不光是学生时代的事,也不局限于你的专业领域。

    为父母者,更应该善于和孩子一起学习。

    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快乐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希望有一个伙伴,如果家长和孩子做伙伴,孩子开心家长也会找回童年的记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孩子的言行和爱好是在家长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特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