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生活篇 第十四章 个体与社会--我不是个孤立的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活篇 第十四章 个体与社会--我不是个孤立的岛 (第1/7页)

    生活篇第十四章个体与社会--我不是个孤立的岛

    在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不论是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还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每一场世界性灾难发生后,总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他们的”,只有“我们的”,因为我们都是共同的地球人。

    人们传达着爱心,一种出于人类悲悯同胞的天性。

    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惟有跨越狭隘疆界的爱,才能给在天灾面前显得渺小与脆弱的人类以尊严和生的希望。

    看到新闻报道那些不断刷新的死亡和失踪数字,我们会叹息,会落泪,会追思。

    这些超越国度、种族、阶层、文化、利益的情感层面的“感同身受”让人心震撼,也让“公民社会”、“世界公民”多了一份责任感。

    或许你和笔者一样的奇怪,为什么人们彼此伤害,又彼此帮助?

    是什么引起了那些社会冲突,又是什么让那些紧握的拳头变成彼此援助的双手?

    作家海明威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岛屿。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虽然看起来每个人是自由来往的,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是社会的一个支体,虽然从表面上看座孤立的岛屿,但是海平面下的陆地是相连的。

    我是谁?

    --最难“认识”的自己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和尚去边疆服役。

    这个里长有点糊涂,记性也不好。

    每天早晨上路前,都要把重要的东西清点一遍。

    他先摸摸包袱,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然后又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确定和尚在,最后摸摸自己的脑袋:“我也在。”

    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

    有一天,狡猾的和尚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办法。

    晚上他们客栈里吃饭时,和尚把里长灌醉了,然后找了把剃刀,把里长的头发剃光了,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就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醒了,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

    他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

    里长大惊失色;但他忽然看见镜子里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噢,和尚还在。”

    可是忽然又恐慌起来:“那么我哪儿去了呢?”

    这是个笑话,用来比喻人们有时候对自己不能有清醒的认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不断地问自己。

    然而到如今人们都没有得出满意的答案。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

    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像老子说的:“知己者强。”

    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以及怎样最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那么人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呢?

    这就需要经常的仔细的反省,而不能受外界环境的左右。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指的就是靠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

    别人的意见不是不能听,恰恰有时旁观着清,当局者迷,但是在听完别人的意见后,一定要进行自己的分析,也就是说,你永远不能把自己的脑子交给别人,永远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的独立的判断。

    安全感和什么成正比?

    --朋友的多少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聘请了一些女大学生来参加实验。

    沙赫特把被试者分为两组,给两组被试者分别不同的实验用语。

    对第一组,沙赫特想唤起她们高度的恐惧感,便对她们说她们可能受到相当强烈的电击,可能很痛苦甚至遭受伤害,但保证不是永久的伤害。

    对第二组,沙赫特只想唤起她们较小的恐惧感,因而沙赫特告诉被试者说她们将受到电击,但是受到的电击电流很小,只是感觉有点发痒或震颤,一点不舒服感而已。

    结果测量发现,不同的引导语引发了被试者不同程度的恐惧:第一组被唤起了高恐惧感,第二组被唤起了低恐惧感。

    在测量了恐惧唤起的程度后,沙赫特假装调试设备,告诉被试者让她们在休息室休息。

    期间,她们可以自由决定独自等待还是和他人一起等待。

    第一组感到更多恐惧的被试者60%以上都做出了与别人一起等待的选择。

    而第二组,没怎么感到恐惧心理的被试者大部份愿意自己独自等待。

    实验结果如沙赫特所预料的那样,高度恐惧的被试者比低度恐惧的被试者更希望和其他人一起等待实验的开始,即更加合群。

    并且被试者的恐惧越深,合群倾向就越强。

    人越感到不安,想要和别人在一起的动机越强烈。

    所以,恐怖电影里越是面临生死抉择的紧急关头,越是有爱情故事的出现,而看恐怖电影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