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1000问_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3 (第1/14页)

    中篇梦的解析与应用3

    直示法如何解梦

    解梦属于术数类。

    术数占卜,大到能够用来推测自然界的种种灾异,小则可以用来预测个人的命运。

    从上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梦境的研究,并逐渐以之作为预测吉凶的依据和兆示。

    人的梦都是象征性的,有的含蓄,有的直露。

    梦象千奇百怪,因此人们解梦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了。

    比较常用的一种解梦方法是直示法,即直接把梦象解释为它所预兆的人和事的方法,也就是说梦中梦到了什么,就认为未来会出现相同的人,发生相同的事情,即用梦象直接代表梦的意义的方法。

    直示法解梦出现的比较早,因为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大多会把梦境中的经历当做真实的情景,所以人们会以对待事实的态度来对待梦境。

    在西汉贾谊所著的《新书》中就有记载,古代匈奴人“梦中许人,觉而不背其信”,也就是说他们完全相信梦中所发生的一切。

    而明人陈士元在在自己的著作中,把直梦称作“直叶”,“叶”是“合”的意思,就是事与梦合,比如“何谓直叶?

    梦君则见君,梦甲则见甲,梦鹿则得鹿,梦粟则得粟,梦刺客则得刺客,梦受秋驾则受秋驾。

    此直叶之梦,其类可推也。”

    就段话出自他的《梦占逸旨·感变篇》。

    这是因为在有些梦中,原形材料进入梦境后一般不会变形,或基本上没有变形。

    因此,梦中出现什么人物,也就指现实中那个人物;梦中出现什么对象,也就指现实中那个对象。

    梦象对于原形,可以说是一种象形。

    当然,象形可以重现全形,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但所指的对象则是明确的,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清楚的。

    比方说,梦中人物的活动和话语,即直接表示那个人物的思想和意图,梦中对象的特点,亦直接表示客观对象的特点。

    因此梦和梦意是一种同一关系。

    比如,据说周武王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醒之后非常高兴。

    他的父亲文王问他:“汝何梦矣?”

    他回答:“梦帝与我九龄。”

    意思是说,他可以活到九十岁。

    周武王梦到神仙告诉他自己会活到九十岁,所以当有人询问时,便直接告知对方,这就是一种直接解解梦境含义的方式。

    直示法解梦种最简单的解梦方法,由于在这种方法中,梦境与它预示的人或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相同或相近,所以一般人都能掌握这种方法,可以也能够来自我解梦。

    有时候,如果梦境比较离奇,做梦者经验不足无法自解时,一经解梦者提示他就能很快地领会其中的含义。

    但是,“直解”很难对一些抽象、隐晦的梦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直解”得出的结论一旦与未来的事实相悖,很容易造成“占而不验”的结果,使占梦者失去回旋的余地。

    除非占梦人对自己的结论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他们一般都会采用转示的方法。

    转示法如何解梦

    转示法即梦象经过转换而表示梦意的方法,占梦者不会直接解解梦象的表面含义,而是会把解梦进行一定形式的转换。

    在大量运用转示法解释的梦例中,原形材料进入梦境后发生了变形,所以就不能再根据梦象直接了解梦意,而必须考虑原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形和梦象如何构成的。

    只有把梦象还原为原形之后,才能真正弄清梦意。

    与直示法相比,转示法十分复杂,它要求对梦者必须有全面的、系统的了解,特别要努力从意识层面深入到潜意识的领域。

    具体来说,转示法可以分为象征法、连类法、谐音法等多种。

    一、象征法

    象征法即把梦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先转换成它所象征的东西,再根据所象征的东西来解解梦的意思。

    在这一类梦例中解梦形已经没有,只有它的象征物。

    象征物现在通常必定能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

    象征物必定和原形是不同的,但形象上或性质上则有某种相似的特征,因此才能用象征物表示原形,以提示其意义。

    运用象征法解梦的起源也很早,这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来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下,占梦者不便直接言说梦的含义,所以就采取了这种隐蔽、曲折的解释方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过象征法可以更好地解释一些抽象的、不易言说的梦境。

    象征性的梦象、梦兆十分宽泛,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

    “晋楚战鄢陵,晋吕镝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

    占梦者说:“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退于泥,亦必死矣。”

    及战,镝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镝,中项,以一矢反命。

    此处的日月象征着尊卑内外,和一般的意义有所区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