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_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2) (第1/7页)

    第七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两晋南北朝(2)

    何谓衣冠南渡?

    公元316年,坐镇扬州的琅琊王司马睿得到消息,长安已经被匈奴人攻破,西晋已经灭亡了。

    第二年,司马睿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即晋元帝。

    从此东晋的历史开始了。

    司马睿初到江南,立足未稳。

    中原战乱频繁,许多世家大族纷纷避难到江南,农民、工匠、商贾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史称“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将发达的汉族文化带到当时尚属偏僻的江南,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所在。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

    “闻鸡起舞”的典故与谁有关?

    祖逖(266~321年),晋朝著名将领,祖上世代担任二千石的高官。

    祖逖自幼丧父,生性旷达,不肯受拘束。

    24岁时,曾有人推荐祖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继续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俩感情深厚,常常同被而眠。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便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他们便闻鸡起舞,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学习,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枕戈待旦”这一典故描述的是谁?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东晋大将,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当刘琨听说好友祖逖有了官职,并能带兵北伐,就激动地写信给亲朋好友说:“我每天枕戈待旦,立志杀尽敌兵。

    即使这样,还恐怕祖逖会比我先去杀敌立功呢。”

    后来,刘琨也有了官职,有了兵权,他带兵平定匪患,计退胡兵,安抚百姓,屡建功绩。

    你知道“鹿死谁手”的来历吗?

    南北朝时,一般来说,后赵的国势在五胡十六国中是最强盛的。

    一次,后赵皇帝石勒在宴请自己臣僚的酒会上,曾经自我夸耀地说:“假如我和汉高祖生在同一个时代,我自认为不如他,一定和韩信、彭越一样做他的部下,为他奋战疆场;但如果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在一起,我一定要和他在中原一带一比高下,到那时不知究竟鹿会死在谁手上呢!”

    这就是“鹿死谁手”的来历。

    你知道王羲之“东床袒腹”的趣事吗?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祖辈辈都是朝廷重臣。

    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他的祖父王正是尚书郎;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

    东晋太尉郗鉴听说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便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学,都想娶其为妻,于是,王导的儿子和侄儿们各自打扮一番,希望被选中。

    郗鉴的门生看遍王家子弟,回报道:“王家子弟个个少年英俊、品貌俱佳,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

    听说太尉要选女婿都有些矜持做作,只有一个人满不在乎。

    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年轻人却侧躺在东床上,袒露肚皮,眼睛一个劲儿地盯着摆在桌上的毛笔,有时还悬空比画着写字,那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这个满不在乎的年轻人就是王羲之。

    郗大人听罢王羲之“东床袒腹”的趣事,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要的女婿啊!”

    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放旷、通脱,而王羲之听任自然,不加修饰,显得与众不同,刚好符合郗鉴的择婿标准。

    加上王羲之不怎么在意儿女情长,迷恋书法,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

    后来,“东床”就成了好女婿的代称。

    晋明帝是怎样平叛王敦的?

    司马睿当上东晋皇帝后,王导以宰相身份在朝执政,王导从兄王敦以大将军身份领兵镇守武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