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_023 飘然而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3 飘然而去 (第2/2页)

较于那些袖手空谈的名士,桓伊才是桓熙所需要的人才。

    不多时,沈劲也带着招募的部曲来到了建康。

    去时,他孤身返乡,来时,却足足带了一千人,他们之中,都是未婚的青年,也并非家中独子,才能背井离乡,追随沈劲远戍梁州。

    沈劲在吴兴的名头很是响亮,当年,其父沈充兵败,误入部将吴儒家中,遭其杀戮,传首建康。

    临死前,沈充谓吴儒:

    ‘你如果能放过我,我必有厚报,若是为利而杀我,我死后,你家必当灭族,不要后悔!’

    果然,在沈劲成年后,灭掉吴氏一族,为父报仇,颇有当初桓温在灵堂连杀仇人三子的风采,为乡人所敬重。

    沈劲得到了吴兴沈氏的全力支持,这一千部曲之中,有许多沈姓之人,可谓是子弟兵。

    族人们都指望着沈劲能够建立功业,洗刷屈辱,最重要的是解除吴兴沈氏作为刑家,不得仕宦的禁锢。

    子弟兵听从指挥、作战勇敢、不易溃散,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否则沈劲以五百人守洛阳,不等慕容恪、慕容垂来攻,只怕部众就已经逃散了。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兵为将有,他们听命于沈劲,而非桓熙。

    当然,桓熙很清楚,沈劲一心求立功名,对自己唯命是从,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此事。

    建康一行,桓熙得了沈劲、桓伊二人,但仍是感到不知足,他始终缺少一位能够替自己统筹全盘的辅臣。

    但桓熙也看得开,建康寻不到,等去往了梁州,自可派人潜入关中寻访。

    如今的关中,可有一位才华能够媲美诸葛武侯的大贤,至今未逢明主,他如今二十四岁,与武侯出山辅佐昭烈皇帝的年纪相去不远。

    若能得此人辅佐,即使谢安不愿改其节,桓熙亦无所憾。

    只是那人素来眼光高,原时空中,桓温北伐,他曾前往拜谒,在与桓温座谈之后,面对桓温的邀请,那人弃而不顾,终究是桓温的才志没能入他的眼。

    桓熙也没有把握对方是否愿意辅佐自己,他自然会展现最大的诚意。

    但桓熙与桓温不同,若不能为己所用,自当杀之,以绝后患,岂能放虎归山。

    桓熙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武侯,也无心继续在建康停留,他前往谢府与谢道韫道别,告知对方,自己明日就将启程。

    谢道韫赠给桓熙一个香囊,里边装着的,是她在佛前特意求来的平安符,二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彼此间的情意,尽在不言之中。

    翌日,桓熙随身配着香囊,与前来送别的谢家姐弟挥手道别,同行的不仅有沈劲招来的一千部曲,还有返回江陵的桓冲夫妇。

    船队离岸,桓熙看着身影逐渐模糊的谢家姐弟,对身后的桓伊道:

    “叔夏(桓伊),能否为我演奏一曲。”

    桓伊没有答话,他知道桓熙离愁难以消解,于是取出竹笛,奏上一曲梅花三弄。

    笛声悠扬,即使船只消失在浓雾之中,谢道韫也能够隐隐听见美妙的音弦。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谢道韫心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