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_上篇 认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篇 认识《》 (第2/3页)

活、我的健康,还合适吗?它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其实,所有被称之为经典的著作,其思想、理论与方法就经过了历史的、时间的验证,是历久弥新的智慧。德国的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期”的概念,他认为,从人类文明产生到现在,中间出现过一个巅峰的时期,这个巅峰期是位于公元前七千年到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发展到了一个最高的阶段。我国恰逢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诸多的哲学先圣。同时,印度这个时期出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他出生的年代和孔子、老子都是公元前五百多年;在西方,则有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也是生存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哲学思想代表了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同一时期,古罗马的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也达到了巅峰时期。实际上我们中国一直在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春秋、秦汉时期的文化与思想。所以现在有一句话,就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人中,不存在中国哲学家,只存在中国哲学史家,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所有的研究者,探究、阐发的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成就,他们的思想高度,后人一直是无法超越的。宋明时期,儒学稍有一点新的思想呈现,即以宋明理学为代表,但是那点成就完全没办法和春秋时期相比。同样,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黄帝内经》的成就也是历代发展至今一直无法超越的,里边的很多思想,很多理念先进到我们现在都难以理解。甚至当我们现在执迷不悟的时候,反过头去一读《黄帝内经》就明了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多医家都对《黄帝内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黄帝内经》传世作出巨大贡献的唐代王冰评价其曰:“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冥斯契,稽其言有徴,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明代朱丹溪言“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历代从事中医学研究与学习者,无不将《黄帝内经》视为圭臬。

    二、《内经》对人寿命的认识——人的天年是多少?

    虽然人活于世有很多的痛苦、挫折和无奈,但追求生命最大限度的延长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追求,从中国历代帝王对长生不老药的孜孜以求,到汶川地震中在废墟下突破生命极限顽强坚持的生命,都在提示这一命题是亘古不变的。

    但人到底可以活多长,这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很难有明确结论的问题。中国古代的第一长寿明星是一个名为彭祖的人。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是颛顼的玄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是个养生名家,但一个人能活八百岁,这多少有些突破了人的理性思维极限,多半属于神话传说。

    现实生活中,中国年龄最长的寿星是新疆喀什的萨迪克·萨伍提,维吾尔族人,生于一八八七年八月九日,二〇〇八年是一百二十一岁。年龄最长女寿星为新疆乌鲁木齐的买合甫·孜汗,维吾尔族人,生于一八九〇年六月十五日,二〇〇八年是一百一十八岁。

    《黄帝内经》作为研究人体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亦对生命的期限有许多阐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在养生得当、健康无病的情况下,可以“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则将人的一生以一百岁作一极限,对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作了阐发,因此,《内经》似乎将人的自然寿命定为一百岁。但《内经》的权威研究者——唐代的王冰则认为,《内经》所说只是约略数字,“度百岁乃去”的意思是超过一百岁,而不是限于一百岁,他认为《尚书·洪范》的记载是比较准确的,“一曰寿,年一百二十岁”,即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一百二十岁。

    古今关于寿命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人类完全可以活过一百岁。目前,我们国家女性的平均寿命为七十四岁,男性为七十二岁;日本人寿命列世界第一,二〇〇〇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女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