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_第310章 幽州城的元宵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0章 幽州城的元宵节 (第2/3页)

 所以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将流民区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

    若意见得到采纳,王妃会给予丰厚奖赏。

    人贵有自知之明,并且要知人善用。沈冬素不是政治家,政治头脑只能算是及格,她称得上成功的,就是医师而已。

    所以她要听取政治家的意见,手下养了这么多官员,为什么非要自己想破头,想得掉头发,去解决民生的问题?

    户部官员最先提出,造成流民区现状的核心,是因为百姓都想进城,只有进城的福利才是最好的。

    我们太过注重幽州城的发展,资源倾斜太过严重。没去顾上附属的县、镇、乡村。

    这是不对的,不能只将福利放在幽州城上,而是放在整个幽州上。

    这一点让沈冬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光是这个时代,便是后世,年轻人也是拼了命地往大城市跑。

    宁愿去住地下室,拼一个机会,也不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

    这样下去,流民区迟早会成为城中村一般的存在。

    核心问题找到了,再找解决办法就容易的多。最终,在庞先生的主持下,在凌王妃的鼓励下,一条条建议提出。

    最后沈冬素亲自画下幽州未来三年发展的蓝图,给全幽州一个方向和目标。

    那就是,实现一城、百县、千镇、万村、万万户同发展,同富裕的目标。

    不能再将全部资源都放在幽州一城上,而是放在整个幽州,乃至整个北境!

    第一步对流民入幽州户籍制的放宽,城区户籍增加几点。

    如必须是在工坊工作多久,或是有孩子在城区学院读书,或是青壮入伍、或是在官方机构当差等等,都可以直接发放城区户籍。

    入城区户藉变得难了,但入乡镇户藉的农户,则变得简单多了。只需要一半的基础工分,官府除了分田地和宅基地,另按人口给一笔安家费。

    再则包括农具、耕牛、良种、纺车等农用品,都可以用工分向官府租借,另外除了分发的良田按正常税收,自己登记开荒的田地,则免税三年……

    知道单凭种田,生活品质是很难提高的,王妃又特加一条,在非农耕季节,农户进城务工,可由民营办直接分配工作。

    一些官方的有偿徭役,优待农户。农户子女读书,减免学费等等,鼓励入农户的政策提出,困难好像迎刃而解了。

    当然,沈冬素非常清楚,这些惠民政策的背后,是需要官府强大的财力支持。其他各州从百姓身上吸血,养兵和官,还有不光吸血还吸髓的士族。

    而幽州则是官府前期需要养农户,所以商业得跟上,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为了看看百姓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沈冬素让谢清芷在元宵节前,在报纸和茶楼、流民区等地,先宣传一下,做个民意调查。

    看看百姓的反应,再根据收上来的情报,将政策拟定的更详细。而正式的公告则是在元宵节之后,给官府预留改变的时间。

    跟她预想的一样,流民区的百姓,一半是非常愿意入农户藉的,另一半不太情愿的,是有明确目标。

    想进城考学院,或是工作的。到是有一些已经入了城户的百姓,还去打听,能不能改入农户?会不会有更多的福利待遇?

    这些是早期流民,进城后被分入工坊,但更愿意去务农的。不过他们也知道城里更好,所以将家人分户,一半去入农户,一半留城中务工。

    听着全城各处的百姓议论新策,沈冬素的脑海中浮现一句‘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

    革新这东西,有时候根本不用特地去做,当社会局势发展到一定地步,自然就有革新。

    只要幽州城的发展掌控在她手中,不让朝廷过多干涉,不让士族重新崛起,她相信给她时间,她一定会让幽州变成真正的‘希望之城’!

    转眼到了元宵节,这个时代的元宵节还有点后世情人节的味道,未婚男女可以在这一天同游看花灯,家中长辈是不会说什么的。

    幽州城取消宵禁三天,结成冰的护城河上,摆的摊位绵延数十里,去官方登记处,交几文钱,就能领一个摆摊的牌子,和摆位专用的花灯。

    花灯是冰灯,里面燃的鲸鱼油,又亮堂烧的又久。有心细的摊住拿颜色涂灯,变成各种璀璨的颜色。

    一时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