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下凡_第195章 文人风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文人风骨 (第1/2页)

    一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多小时,张宗宪难得遇见后起之秀,分享很多经验心得,令苏渊受益匪浅。

    双方留下联系方式,苏渊很满意今天的收获,对方能在拍卖圈叱咤风云几十年,无论人脉还是资源都是顶级存在,以后合作的机会很大。

    回到酒店,打电话联系明天要拜访的第二位资深藏家,天民楼的葛士翘,港岛首屈一指的青花大王。

    第二天来到一个外表很普通的小楼,打通电话,等人开门。

    “请进,欢迎欢迎!”

    七十多岁的葛士翘文质彬彬,带着金丝眼镜,热情的邀请苏渊进去,直接上二楼,参观天民楼的藏品。

    “这……”

    苏渊刚进门,就被上百件元明清三代青花震撼,尤其是元青花,足足24件,就数量来讲,仅次于托普卡陂皇宫和阿德比尔寺,全球第三,比故宫都多。

    “我父亲以收藏元青花和明清官窑瓷为主,这里青花127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是我们父子六十年的珍藏。”

    葛士翘也是难得遇见如此年轻的晚辈,耿宝昌专门打电话,说要去一个高手,让他好好聊聊。

    环视四周,装饰十分简朴,虽然坐拥常人眼中的万贯家财,但老人的生活却异常简朴。他也是天民楼唯一的全职员工,从打扫到搬运,无一不是亲手完成。

    苏渊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元青花,没想到居然能见到二十四件真品,不愧是青花大王。

    葛士翘看苏渊对元青花感兴趣,笑道:“我个人认为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最高峰,元代当然也有重要意义,但主要是结合中东地区的影响,当时一些重器,比如大盘,纹饰非常精美,大部分还是出口。”

    “可是现在从市场拍卖来看,热门反而集中在清三代彩瓷?比如乾隆时期有些做得非常精致,运用镂雕等技术制造的官窑瓷器,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我觉得这很不正常。”

    老人开门见山,直言不讳批评道:“我觉得乾隆这些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工匠做得细一点,费了很大功夫,但是感觉还是不够雅。”

    “真正讲艺术性,远远不能跟明早期青花相比。当年我们在收藏的时候,乾隆青花都是很低的档次,永宣青花比粉彩路分高得多。”

    苏渊点点头,同意对方的看法,分析道:“晚期瓷器受热捧,我觉得有人为炒作的成分。而且很多藏家文化底蕴不够,只是看到市场上这部分升值最快,然后就把这作为投资。”

    葛士翘摇摇头,无奈道:“收藏不可能急于求成,当然要有一定的资金,但是还要看有没有机会。不是说有钱就有好东西流出来给你买。”

    “我们当年恰好碰上有几个很重要的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品出手,仇炎之、胡惠春、赵从衍、叶义等人,才有机会有今天这样规模的收藏,这是机遇,更是缘分。”

    “还记得有一年,欧洲某个很小的拍卖会上预备拍卖洪武釉里红梅瓶,圈里很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