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又剑气至_第三章 今夜大风刮屋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今夜大风刮屋顶 (第1/2页)

    世间分有三榜:武榜,道榜,暗榜。皆是当今世上实力最高深莫测的一群人。所谓武榜皆是走的“力"这条路,无论是行伍之人,亦或是在哪个江湖野路子出来的人,大多是走的这条路。

    而上道榜之人,有读书人,有和尚,有道士,也有各种术士。总而言之,所谓道,不过是以理证道,看似与以力证路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是出自江湖正规门派,亦或是哪个世家大族里面。

    道榜者,皆为有道者。何为有道?有理即有道,以理证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心中都有自己的大道。

    读书人有,读了一辈子书的曹诗人有。

    他以良知为道,知行合一。不与天论道,不与地论理。只与人论良知。

    他手里那本无字书就是道。所以他是实实在在的依通境。世人皆承认他为道榜第一。

    不是说人们见过曹诗人如何惊天地泣鬼神,如何翻书引雨灭万军。

    而是世人认同他的理,即认同他的道。

    在这个世界上,你有理,就有自己的道。三经寺的和尚,青城山的道士,蓬莱仙岛的阴阳师,灵境台的望气士等等。这些人群中的每种身份不同,身处环境不同。所得到的感悟自是不同,所以所达到的境界也不同。不过毫无疑问,这些中的大成者,都是步入依通境,一窥天道之人。最近十年间,道榜前三分别为曹诗人,赤城山的王天师,三经寺的望心和尚。

    而三人代表的所代表的儒释道,刚好代表了三大势力。也是修道者分布最为广泛的。

    不过,读书人在这世上,修道大成者,不多。

    而几十年间,步入依通境的,仅仅只有曹诗人。

    甚至连能入鬼通境,开天眼,知晓三界之事的读书人也屈指可数。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很难有自己的想法。都是被私塾先生亦或是书院先生强加的思想,所以很难有自己心中的理,无理,如何有道?

    而曹诗人花费数年时间开辟良知之道,引众多读书人顶礼膜拜。最后攀登顶峰,一举成为道榜榜首。

    那其他人呢?开辟什么道?如何用自己的书,呼风唤雨?心起念动之。

    即可抹杀数万人。

    试问哪个读书人能做?

    所以,读书人修道,几乎没有了。

    大多数只是浅尝辄止,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便可。

    真正想修道入鬼通境,甚至依通境的人。都不会通过这条路,而和尚清规戒律太多,于是上山修道者越来越多。

    所以,这个时代的道士便占了多数。南边的赤城山,北边的太和山,还有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这便是三大道教名山。其中道士的大成者大多也出自这三座山峰。其中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拥有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间流的太和山,位于道教名山榜首。

    世间三大榜传闻是几百年前就有人创立的,不过身份一直不为人所知。而排榜单之人,并不是仅仅的一个人。而是知机阁,“上知天机之事,下晓地上之理”。知机阁传闻只有七个人,神秘之极,同时境界高深莫测,每个人至少都是步入鬼通七境,而阁主应该是步入了依通之境,他们七人掌握了这个时代的实力走向。

    然而很矛盾的是,他们也仅仅知道人的境界高低而已,具体的实力实战。知机阁也只能推算。

    所以造成了大将军楚离,堂堂武榜第三的人,被南陈的书院院长废了一臂。而院长的境界,被知机阁在当年仅仅排为道榜第七。

    不过,这也是由于武榜与道榜实力是极其不同的。武榜修炼较为容易,这是由于人的身体可塑性很强,寻常老百姓去边军练个三五年,入个报通境界极为容易。而那些自幼习武,长大后又去疆场杀敌之人,修为境界自是高了不少。

    然而久而久之,也出现个问题。

    武道正是因为入门容易,由军队中传授的拳法开始,自己琢磨个几年,再结合自己感悟,很容易便初探窥镜。不过,武道攀登顶峰那是极其困难的,原因无他。武榜这条路实则比道榜更为艰险,无论是体魄还是毅力,都需要超一流。甚至其悟性天赋也不能低于修道者。

    而习武之人分两种:一是由于自身身体不够强壮,早年便想修道。然而由于自己悟性太差,始终连门槛都摸不着,于是便还是弃道从武。

    二是迫于生计,无奈从军。而军中只得修力,于是便走上了武道这一条路。

    可也有第三种,天生武痴,痴迷于练武,一路打着打着便打出个鬼通境,甚至还有前些年打出个依通境的中年人。

    不过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