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温馨祥和《小借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温馨祥和《小借年》 (第1/2页)

    在所有的山东地方戏中,最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我看是吕剧《小借年》。虽然它的故事很简单,演员不见得有多漂亮,唱腔也未必经典,哎,老百姓就喜欢!哪怕你就是业余演出队或村里临时凑合起来的野班子,去年演过了,今年再演,老百姓也还是喜欢看、喜欢听!为什么?就在于它温馨、祥和、热烈、喜兴,特别适合春节上演。如今一些所谓的贺岁片什么的,其实只是一种商业上的招牌及运作,内容上与过年贺岁没什么关系。要说贺岁,《小借年》才是真正的贺岁戏、贺岁片。遥想儿时过年,包着饺子,放着小鞭,听着小喇叭里唱“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那真是要多祥和有多祥和,要多温馨有多温馨。用一句说烂了的话,叫我们是听着或看着《小借年》长大的,是一点都不过分的。说它是真正的贺岁戏,还因为它只有春节期间上演才有喜庆的气氛与味道;你于三伏天里露天演《小借年》,也不会有人看。

    《小借年》说的是,除夕之夜,农村青年王汉喜因家境贫寒,到未婚妻爱姐家借年(货),被爱姐的嫂子发现,几番捉弄,几番戏耍,当晚促成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

    《小借年》温馨祥和在哪里?我看首先就温馨在爱姐矢志不渝的爱情与爱心上。她与王汉喜订婚的时候,王家是怎么个概念?不知道,但现在是穷得连年也过不去了。他若勉强过得去,也不会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去借年,特别还是去未婚妻家——那是多么敏感又多该要面子的一种关系呀!而爱姐家呢?当然就是殷实人家。按我的揣测,她的出身应该算是富裕中农,既不是官宦之家,也不是什么财主,因其生活富裕却既无家院又无丫环之类也。若是那样的家庭,王汉喜也不会轻易进得去。

    这仍然是个“仙女爱穷人”式的故事。贫富如此的悬殊,爱姐依然矢志不渝地爱着对方。王汉喜悄悄进得门来,从窗外发现爱姐闷闷不乐:“岳父哥嫂都把酒来饮,哎?为何爱姐一旁陪着席,也不喝来也不吃,面带愁容把头低,大年下,她怎么不欢喜?”稍后我们从姑嫂二人的对话中,知道她是因牵挂王汉喜才如此郁闷的。而待见到穷兮兮的王汉喜,知他来借年,你瞧她那个兴奋劲儿,马上就给他拿东西!

    (白)今晚上你可真来巧啦,(唱)过年的东西全在我屋里。你把这口袋快挣好,我先给你挖面去,这根小绳递给你,你把这面袋子扎结实。相公你去看着人,我给你拿点好东西……相公你往这里看,你看看合适不合适?这是两根肥羊腿,还有两支风干鸡,五斤重一块肥猪肉,半斤重的俩鲤鱼,细粉捆了一小捆,咸盐包在手巾里,这是些花椒茴香胡椒面,还有些干葱干姜干粉皮,馍馍拾了十来个,还有些黄面年糕豆包子,饺子馅我挖了两大碗,回家去你俩吃顿现成的……

    之后又去给她未来的婆婆拿棉衣:

    有棉裤有棉袄,还有包头和带子,正是因为咱家穷,我给咱母亲偷做的,还有几两碎银子,让母亲留着买东西。二百铜钱拿在手,给俺相公买糖吃,相公啊,明天人家把年过,给你这二百大钱压腰里……

    你说美吧?

    地方戏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故事有头有尾,事无巨细,都要一一交代清楚。像前边说的,她给了他米面和鸡鸭鱼肉还不算完,连花椒、茴香、胡椒面什么的也包上了,听上去有点啰唆是吗?可就是在这些琐事中,让你感受到它与生活的贴近及女性对爱情的真挚,像我们这样的穷人,还会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抚慰与精神上的满足,你觉得生活还有希望,总会有好人关照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是温馨得了不得。

    其次,《小借年》的温馨祥和,还来自它所营造的节日气氛上。爱姐说的那个“过年的东西全在我屋里”的话,能让我们想象到爱姐家房子的格局,这肯定是那种“二进”或“三进”式的庭院,至少要有一道影壁墙。若是一般的四合院,他二位在那里折腾了半晚上,别的屋里的人早听见了。她住的是个闲屋,且与家人不一个院儿。为什么要把过年的东西放到她屋里?一是有人照应,免得老鼠什么的糟践了;二是闲屋的温度一般都比正房的温度要低,年货放得住。一个富裕中农的家庭不可能每间屋子都生火炉的。

    王汉喜拿到东西,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