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年年_第二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2/8页)

……

    可大皇子本就比他大了十多岁,而二皇子才五岁,能赋什么诗?

    他受够了被母亲比较和贬低,如今又被心上人的父亲瞧不起。

    是从那时候开始,李承恪明白若安国公活着,芽儿就不可能嫁给自己。也是从那时候起,安国公府除了岳芽,其他人似乎都在高处蔑视他。

    凭什么?

    这天下是我们李家的,你们岳家不过是一窝子看门的狗。

    所以后来,当他发现岳萱竟然就是早就应该死去的二皇子,而母亲把如何逐步扳倒安国公的计策说了后,他一面惊讶于母亲的权谋之术,一方面在心底放弃了那些人。

    那些芽儿的家人,包括她的父亲。

    虽然他曾在心中怨恨那个男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领兵有方。如今换自己站在高位,他觉得如同乌云障目看不清楚。

    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看着突厥退去后的战场:为什么攻之即退呢?是在等待什么,还是在掩饰什么呢?

    大明宫内,皇后堵在了御书房门口。

    “陛下,臣妾以为,现在还不是逃的时候。”

    “逃?”皇帝已经换下朝服,穿着公卿模样的常服,蓦然听到皇后说了这么一句,他的神情有些呆愣。

    “朕怎么会逃?”说完这句话,他才慢慢板起了脸。

    “臣妾失言。”皇后深深屈膝,可视线里却见满地凌乱。

    笔墨纸砚倒在案上,只是书架上皇帝喜欢的字画被取了下来,玉玺盒子盖着,似做好了随时打起包裹的样子。

    皇帝察觉到皇后的视线,讪讪地解释道:“朕,朕寻东西。”

    皇后微微点头。

    许多事情是不能说破的,即使是夫妻之间。

    “对了,”见皇后恭顺地走到自己身边,皇帝又道:“朕准备搬到崇光殿去住。”

    崇光殿虽然距离宫城北边近了一些,却因为在最高处,是易守难攻之地。

    罢了,不离宫出逃已经很不容易了,搬个地方便搬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皇后屈膝:“臣妾这就去安排。”

    京城往北的官道上,江琢一身黑色劲装,在马上控紧缰绳片刻不歇。马蹄翻飞下一道烟尘被她甩在身后,她只想再快些再快些。

    《北地七道军城防图》若被突厥人得到,他们便可以最快速度突袭京城。而只要占得京城,先毋论割地赔款,恐怕大弘朝都跟着完蛋。想到岳家数代忠良,到最后国土沦丧竟然也跟岳家有关,江琢便觉得五内俱焚身心熬煎。

    刚出京都不久,道旁的百姓便多起来。他们怀抱着包袱钱粮,带着父母孩子,朝京城方向逃难而去。可能因为走得太久,脸上疲倦之气明显。也有人在路边用柴火烧水,火刚燃起就被训斥着熄灭,说是会引来突厥人。

    有孩童哇哇大哭,有人趁乱抢夺别人的吃食,江琢骑马快行间竟然还见有男人趁机要玷污独自赶路的女人。她疾奔间一剑挥去又继续上马而行,身后那女人惊叫着退后,男人的血在官道上铺开。

    “京兆府官兵随后即到!若行不轨,犹如此人!”她大喝一声,抬手唤回天空盘旋着跟随的信鹰,写了短讯让其飞回京都。萱哥若得了信,会迅速要求京兆府派人沿路安抚百姓维持秩序。而她肩上衣襟处有标识,这鹰送完信还会找到她。

    就这样马不停蹄地,终于在高奴县城外五里,遇到了府兵的岗哨。亮出腰牌,江琢得以在他们的安排下从南城门进入。

    这个时候,突厥趁夜色发起了进攻。这一次的进攻显然比之前更加凶猛,很快,他们攻入护城河架起云梯。石弹砸下、弓箭射下,却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江琢在狭窄的城墙上寻到李承恪时,他正指挥兵将准备火油,准备殊死抵抗。有突厥官兵顺着云梯爬上来,朝着他喊杀,那杀声只刚响起便被人掐灭。

    李承恪猛然转头,看到江琢一剑刺入突厥官兵铠甲,把那人踹下城墙。

    战火硝烟中,她似乎是从天而降一般。

    “你……”他嗫嚅道,在江琢示警下挥剑斩杀准备偷袭他的敌兵。

    “先退敌!”江琢看向城墙下:“先不要用火油。”

    李承恪道:“好。”

    “给我箭。”

    弓箭迅速递上来,江琢弯弓射箭,照着敌军中某处射出三箭。

    在微微的暮色中,第一箭射杀敌军首领。

    第二箭钉入敌军战旗。

    第三箭战旗断。

    很快,原本潮水般袭来的敌兵缓慢退去,危机暂时解除。

    “你怎么知道那是他们的将军?”李承恪极目看着那一处,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