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_第13章 脑袋里折腾出金点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脑袋里折腾出金点子 (第1/12页)

    第13章脑袋里折腾出“金点子”

    赚钱盈利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别具一格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思路。

    只有这样,你的生意才会是一本万利。

    创业者需要脑袋里天天迸出赚钱的金点子,发现别人很少留意的商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点子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好点子是留意出来的

    山东小伙子张鹏准备离开老家,坐火车去上海打工。

    在候车厅等车时,他听到人们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得很,连外地人问路都要收费。

    张鹏心想:这地方问路都能挣钱,机会应该一大把,我这趟看来去对地方了。

    来到上海后,张鹏发现这果然是一个遍地是机会的城市,只要你愿意卖力,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看厕所,甚至打盆洗脸水也可以赚到钱!天生思维敏锐的张鹏,喜欢留意身边的机会,他看到了上海人特别喜欢养花,脑子一转,便有了个好主意。

    第二天早上,张鹏在郊区装了十包泥土,以“花盆土”的名义,一块钱一包的价格摆摊兜售,结果被当地人一抢而空。

    之后,张鹏在城郊之间屡次往返,累计净赚了300多元钱。

    这无意中掘来的一笔钱,激起了张鹏的信心,他开始研究各种土壤,看不同的花卉都适宜在哪种土壤中生长。

    渐渐地,张鹏的“花盆土”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好。

    不久之后,他就拥有了一间门面,生活上是衣食无忧了。

    但张鹏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留意身边的商机。

    在平常的走街串巷中,张鹏又有一个新发现:当时的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忽略了招牌的清洗,结果好多店面的招牌污渍斑驳。

    他立即买了一些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小型的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由于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公司迅速发展,最终他的公司共有150多名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延伸到杭州、南京等周边城市。

    通过张鹏的故事,我们发现赚钱其实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儿,关键在于你是否留意身边可能存在的好项目。

    有时候,我们往往过分执著于大张旗鼓的做事,却忽略了身边伸手可得的财富--尽管它们可能利润很少,又不起眼,但谁能保证这些小项目不会成为你事业发展的转机呢?

    要问陶华碧是谁,绝大多数人都会摇头说不认识,但要提起“老干妈”麻辣酱,恐怕没有几个人会不熟悉的。

    实际上,陶华碧就是“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她的头像如今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随处可见。

    这个没读过一天书、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居然在短短六年间创办了一家资产高达13亿元的私营企业,说起来真可谓是奇闻了。

    在自己制作的麻辣酱“走红”之前,陶华碧的日子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丈夫很早就过世,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陶华碧不得不出去打工和摆地摊,直到1989年,她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儿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一家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有一天,陶华碧因为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做辣酱,结果许多顾客进来吃饭时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转身就走。

    这让陶华碧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只是喜欢我做的麻辣酱?

    从此,陶华碧对自己的麻辣酱开始重视起来,潜心研究辣酱的做法,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的麻辣酱更加好吃了,风味和口感都非常独特。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些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而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有一天,陶华碧出去随便溜达,想看看别人家的生意做得怎么样,结果走了10多家专卖凉粉的小店和小摊,发现他们用的麻辣酱都是从自己那里买来的,并且生意都非常好。

    于是,陶华碧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

    这下子,可急坏了那些买不到麻辣酱的小老板们,他们纷纷上门求陶华碧,还半开玩笑地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辣酱厂算了!”

    这句戏言触动了陶华碧,她心想:“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干脆把自己的麻辣酱生意做到底吧。”

    在1991年7月,陶华碧租了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

    今天,陶华碧的“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已拥有员工1000多名,年产值近5000万美元,成为在国内食品加工业首屈一指的私营企业了。

    陶华碧的成功与她学历、知识无关,只在于她能够留意到自己辣酱中的巨大商机,并且因势利导,使得原来的小买卖得以迅速做大。

    如果换作是一个粗心、大大咧咧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