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_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第1/14页)

    第14章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有胆识的商人敢作敢为、果断决策、及时出手,且不怕艰难困苦,因此他们最终都是能大获成功的优秀商人。

    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

    克罗克是美国颇负盛名的麦克唐纳公司的老总。

    有一段时间,公司出现严重亏损。

    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总是习惯于靠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他派人将所有经理的椅背都锯掉,“逼”着他们离开舒适的椅子。

    一开始,经理们不解、不满,觉得克罗克不近人情。

    不久,他们悟出了老总的良苦用心:椅背锯掉了,惰性的温床便不复存在,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就会重新被激发。

    于是,这些经理纷纷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处理问题。

    公司效益随即扶摇直上。

    不到3个月,公司效益就扭亏为盈。

    懒惰、迟缓、拖拖拉拉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会使一个人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让人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会使人养成懒惰的习惯、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失败者。

    1998年,张朝阳为了搞到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约定第二天上午9点与对方谈判。

    那时候,张朝阳对旧金山一点儿都不熟悉。

    为了不迟到,头天晚上,张朝阳把旧金山电子地图下载到了笔记本电脑上。

    第二天,为了赶时间,张朝阳一边开车,一边啃汉堡包,一边看电子地图。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遇上当地工人举行大罢工,所有的地铁都停运了,高速公路完全被堵住了,整个公路变成了停车场。

    张朝阳急了,就把车扔进停车场,自己跑步前进,跑了7个街区,才跑到了谈判地点--美洲银行总部。

    但还是迟到了半个小时,所以尽管谈判很成功,但最终还是没有争取到那笔投资资金。

    因为迟到半个小时,给美国人的印象是办事拖拖拉拉,连约会都不能守时的人,又如何期望人家给你投资呢?

    古书记载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市上卖猪。

    当他走到集市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被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

    此人急于想买郑人手中的猪,于是便上前与郑人洽谈。

    谁知郑人见有人来买猪,就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说话呢?”

    猪贩子再三劝告说:“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

    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

    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蹬了。

    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都没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去,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

    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

    货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

    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甚至还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

    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而故事中那位猪贩子则很懂得快购快销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

    懂得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

    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速度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率就高。

    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

    唐朝学者李肇的《国史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一辆载着瓦瓮的驮车打滑不前,使得后面几十辆货车受阻。

    这些货车必须尽快赶到前方的一座小镇,否则,价格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着急。

    后来,货主忍不住了,就问前面那人:“车上的瓦瓮共值多少钱?”

    对方回答:“八千钱。”

    货主便叫随从给那人八千钱,然后叫人将瓦瓮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货车得以尽早到达目的地,卖一个好价钱。

    做生意就是“与狼共舞”,就得必须习惯于“快三步”而不是“慢四步”,“慢四步”的节奏只能会让自己被群狼吞噬。

    成熟的生意人做人做事做生意都干净利落,其雷厉风行的风格往往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

    巴鲁克是华尔街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这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曾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