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_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第1/6页)

    (1)群体的观念

    我在《民族心理学》研究群体观念对各国发展的影响时已经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这些屈指可数的观念很少革新。这些观念在群体心中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些观念难如登天。这些观念一旦得到落实,其具有的力量如金城汤池般坚不可摧,而历史大动荡正是这些基本观念改变导致的结果。

    这里我只想简单探讨一下群体能够接受的观念这一问题与他们领会这些观念的方式。群体能够接受的观念有两类:第一类是时髦的观念,这类观念产生于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观念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很少能够发挥持久的影响,譬如那些只会让个人着迷的某种观念。另一类是基本观念,它们受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影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如过去的宗教信仰与今天的政治观念、社会主流价值观等,都在该范畴内。但如今,那些曾经被我们的父辈视为人生支柱的伟大基本观念的稳定性丧失殆尽,随时都有轰然坍塌的可能,以其为基础建立的制度也被严重动摇。

    无论为群体提供哪一种观念,只在它们有绝对不容置疑、毫不妥协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如前文所述,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其感情夸张而极端。若想某一种观念对群体产生有效的影响,它就必须披上形象化的外衣,也只有这样才能被群众接受。

    18世纪,英国南海股票风潮中,一位诈骗者发布了一份募股说明书:“本人有一个项目,需要50万英镑的资本,一共分为5000股,每股面值100英镑,定金2英镑,认购者只需要支付定金,每股每年就能得到100英镑的股息。”

    第二天上午9点,当他来到康恩希尔街打开办公室的房门时,疯狂的人群蜂拥而入,几乎要把他挤倒。到了下午3点的时候,他已经卖出了1000股,这个骗子在5个小时里赚了2000英镑,当晚就逃得踪影全无了。

    另一个成功行骗的手段是所谓的“环球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只不过是一些扑克牌形状的纸片,上面刻着“帆布许可证”,贴着“环球饭店”的标志。诈骗者声称,持证人可以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里,随意认购一家新建的帆布厂的股票,这种许可证在交易市场上的售价高达60个金币。

    类似这样的骗局还有许多,简单得令人咋舌,效果却好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盲目的轻信,毫无疑问是建立在群体的简单观念上的。尽管以上的骗局一个又一个地被揭穿,但是民众绝不会因此而停止受骗,无论到什么时候,受骗者都将会大有人在。

    这些形象化的观念之间,既没有任何相似性,也没有逻辑上的连续性,它们会相互影响,也可以彼此取代,正如操作者从幻灯机中取出一张又一张叠在一起的幻灯片一样。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能够看到最矛盾的观念在群体中同时流行。由于时机不同,群体在理解力所及的不同观念之一的影响之下,可干出大相径庭的事情。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也不可能察觉到这些矛盾。

    这并非群体特有的现象。许多孤立的个人,除野蛮人外,也包括在智力的某个方面接近于原始人的所有人,如狂热的宗教分子,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欧洲大学里受过教育的高学历印度人,就表现出了这些令人费解的矛盾。

    部分西方观念附着于他们一成不变的、基本的传统观念或社会观念之上。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观念就会表现出来,言谈举止也相应地改变,这让同一个人显得极为矛盾。不过,这些矛盾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有世代相传的观念才能对孤立的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变成他的行为动机。也只有在一个人因为与异族恋人结婚,处在不同的传统倾向中时,其行为才会真正表现得截然对立。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十分重要,不过在此纠缠并无益处。要想充分理解它们,至少要花上十年时间周游各地进行观察。

    只有简单而明了的观念,才能被群体接受,但并不是所有观念都是简单明了的,因此观念必须经过一番彻底改造,变得通俗易懂,才能被平庸的大众接受。那些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谈接受了。因此,对它们的改造必须更加彻底。种族间的理性程度和聪明才智不同,这种改造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但都必须向低俗化和简单化改造。

    从社会的角度看,现实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