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_第七十七章 何谓萌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何谓萌芽? (第2/3页)

大家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确有这个倾向。

    此外作者菌还看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多。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来购之。

    故郡城西郊广开袜店百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营生,日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一便民之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需要说明,所谓暑袜,就是夏天所穿较为轻薄的布袜,它用较细洁白、坚实耐穿的尤墩布制成,故又称“尤墩暑袜”。

    由此可见,这个故事里所讲的暑袜业生产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模式,进入了一定的商业生产模式,算是与资本生产挂钩了。

    还比如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曾上疏皇帝,内中提到。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

    以及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志》

    由此,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至于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话,同样举例,在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要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南京织机的总量达到30000张以上,有的手工工场拥有五六百张织机,有些大包买商也拥有四五百张织机。

    丝织生产的分工更加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

    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比以前增多。

    像是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还有四川货殖最巨者为盐……大盐厂如犍、富等县,灶户、佣作、商贩各项,每厂之人以数十万计。

    而沿边之大宁、开县等厂,众亦以万计。《三省边防备览》

    从这些例子中,都可以看出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

    而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的话,怎么说呢,需要说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是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是指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进步的历史潮流。

    不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而且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突破,始终处于萌芽的状态,而没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也正常,因为封建制度的束缚,具体来说,是受到封建王朝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严重阻碍,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稀疏而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还不足以动摇封建自然经济的根基,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就不得不提到古代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了。

    首先要给大家解释一下,“重农抑商”政策及目的。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世延续。

    其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