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_京剧舞台上的山东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剧舞台上的山东人 (第1/3页)

    翻阅京剧大观及剧目概览之类,便知发生在山东地面上的故事不少,以山东人做主人公的戏就更多——我这里只说京剧,若是连地方戏也算上,更是数不胜数。随便举一个例子,像占整个传统戏相当份额的“水浒戏”“瓦岗寨戏”及部分“杨家将戏(如《穆柯寨》)”等,就都是有关山东人和发生在山东地面上的故事。这还都是连本戏。除此之外,我所看到的有关山东的单本戏还有:《王祥卧鱼》《孙安动本》《李清照》《义责王魁》《沉海记》《锁麟囊》和《小上坟》等。他们各自的籍贯分别是:王祥——沂州,孙安——曹州,李清照——章丘,王魁——莱阳,薛湘灵——登州,肖素贞——济南……这么写着的时候就想到,时下盛行拿历史名人作旅游资源或经济增长点,登州府若是做做薛湘灵的文章,想必不会引起争议或争夺之类的麻烦的,至少要比拿《天仙配》中的董永做文章令人可信得多。

    京剧舞台上的山东人大都是什么形象?他们一般都是英雄豪杰、绿林好汉,或乐善好施,既上得殿堂,又下得厨房式的人物。他们的代表有武松、秦琼、穆桂英、薛湘灵等,知识分子则有诸葛亮、吴用、李清照等——总之都是好人、名人。少时常听一句口号,叫“老年赛黄忠,少年赛罗成,青年赛过赵子龙,妇女赛过穆桂英”,便为四个年龄段的典范竟有两个(罗成与穆桂英)是山东人而自豪。综观京剧舞台上的山东人,他们可以是鲁莽的李逵,却不会是秦桧式的奸臣;可以有老实窝囊的武大郎,但绝无既没人格又欺下瞒上的太监;只有忘恩负义的王魁是个例外,但最后还是让其妻敫桂英给吓死了,并未惊动官府。

    “水浒戏”大都是打打杀杀的武戏,像“三国戏”或《锁麟囊》式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不多。相形之下,瓦岗寨的戏倒是有许多唱段让人耳熟能详,如《三家店》《打登州》《锁五龙》《对花枪》《罗成叫关》等。我这里只拣有代表性的单本戏介绍三出:《三家店》《义责王魁》和《小上坟》。

    《三家店》为瓦岗寨连本戏中的一折。说的是:隋唐时,山东绿林好汉程咬金、尤俊达两次打劫皇岗,被靠山王杨林擒获,发交历城监禁。历城捕快秦琼曾与程咬金等在贾家寨结义,遂暗助程等逃走。杨林命义子王舟前往历城提解秦琼至登州,欲亲自审讯。秦琼起解,宿三家店中,不胜嗟叹,无意中道出了表弟罗成的名字。而差官王舟正是罗成的义弟,欲助秦琼,遂值程咬金结义兄弟史大奈探视之机,三人定计,由秦琼修书,约瓦岗寨弟兄于中秋之日齐聚登州搭救秦琼。

    该剧的经典唱段,应该是至今仍为人们经常唱的“将身儿来在大街口”一段,有情有义,还朗朗上口。唱词是:

    将身儿来在大街口,尊一声列位宾朋听从头:一不是强梁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都只为杨林与我结仇扣,因此上发配到登州。舍不得太爷好恩厚,难舍衙役众班头;实难舍街坊四邻好朋友;难舍老娘白了头。娘生儿的恩情厚,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向娘亲三叩首,娘对儿两眼泪双流。眼见得红日坠落到西山后,叫一声军爷把店投。

    这一段唱词,朴实而不失隽永,豪爽而不失儒雅,最能反映山东人重情重义的秉性了。故一般戏迷都喜欢唱。

    擅演此剧的有马连良、杨宝森、周啸天等,各人的演唱均有独到之处,但现在较为流行的还是杨派的唱法,其代表人物前有李鸣盛,后有于魁智等。

    我所看到的有关山东人的京戏中,王魁是唯一一个不好的人物。

    说他不好,是指他犯了嫌贫爱富、停妻再娶的严重错误;但还够不上反派,他既没像陈世美那样杀妻灭子,也不似莫稽将其妻金玉奴推落水中,算是同类错误中较轻的。

    《义责王魁》源自宋代流传的一个故事,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