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参玖七_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 (第1/4页)

    野马台诗

    东海姫氏国,百世代天工。右司为辅翼,衡主建元功。初兴治法事,终成祭祖宗。本枝周天壤,君臣定始终。谷填田孙走,鱼脍生羽翔。葛后干戈动,中微子孙昌。白龙游失水,窘急寄故城。黄鸡代人食,黑鼠喰牛肠。丹水流尽后,天命在三公。百王流毕竭,猿犬称英雄。星流飞野外,钟鼓喧国中。靑丘与赤土,茫茫遂为空。

    李鸿渊顺着马车的摇动,也晃头晃脑的把这首相传是起源于梁朝的预言诗念给了李涧两人听,并说起了日本天皇号称是万世一系,但其实历代以来皆是岌岌可危的状态。

    太远的不消再说,元朝末年时(公元1331年),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在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后醍醐天皇却坚持不退位,此为日本分裂为南北朝时代开始。直到大明洪武建元的前一年(公元1367年),二代室町幕府将军义诠死去,年仅十岁的足利义满继任为三代将军。因北朝内乱之故,南朝再次兴盛。十二年间,北朝乱事意外的被原先不被看好的三代将军义满一一平定,并策划了对南朝的反攻。北朝陆续夺回四国和南朝在畿内的大片领土,并续攻下九州岛。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北朝包围奈良,南朝后龟山天皇无奈将象征天皇正统的传国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历时五十六年的南北朝时代于焉结束。可是你们想想,这个足利义满凭其个人的政治能力与军事手腕,达成了其开启了室町幕府的祖父亦未能做到的南北朝一统,声望可谓如日中天,一时间三十数人各地的守护大名无人敢公然拂逆其意志。

    李鸿渊看这两小子应该是没念过甚么书的,便耐着性子细细地说与他们听。在洪武三十年的当时,全大明朝也大概只有他知日如此详尽,可阿贤却插话道:『势力大到像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吗?』李鸿渊问道:『你们也知道曹操的?』李涧抢着回道:『去年酒楼还赚了不少时,有请了戏班子谢神。有一出戏演的便是大白脸的奸臣曹操!但我最爱的是七进七出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威风凛凛,无人能敌!』说罢扬手震腕甩脸摆了个姿势,以示威武之意。李鸿渊失笑一声,他虽然对宋元时民间戏曲几几乎取代正史的现象不陌生,但心里想起晋朝陈寿所著《三国志》正史,以帝王规格为曹操作传,并誉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加上自己曾仕大明,不便再为一代权臣的曹阿瞒辩解太多。阿贤兴头上来续说道:『大哥,赵子龙虽然勇猛,也确实是武功盖世,一时无人能敌。不过他脑子还是不好使,一直被孔明呼来唤去,有些个美中不足!』李鸿渊看这两个小子要让他们再聊下去,跟着接到阿斗昏庸亡国,乐不思蜀,就不知要扯到猴年马月了。于是话锋急剎转回,说起了足利义满多次希望可以跟大明之间建立外交关系,但之前因南朝的怀良亲王早了一步入贡大明,给了洪武皇帝南朝才是正统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虽然稍后义满统一了南北朝,却仍是无法以幕府将军的名义与明朝有公式的书信往来,几次派遣僧人为使到大明,但历任礼部尚书都不愿支持与一个称号为将军的倭国天皇下属往来,双方便卡在正当性跟位阶相衬与否这两个环节上。

    阿贤一拍大腿,又发话了:『这礼部的大人们果然书念多脑筋打结了,李大侠您不是说了,日本的幕府将军掌控大权,谈当然是得跟有权力的人往来,不然难道要跟汉献帝谈事情吗?那不是扯皮浪费时间。』李鸿渊瞪了一下阿贤,又说道:『礼部跟行人司自然有其不得不的考虑,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且我大明富甲天下,其实不跟日本往来,说白了也没甚么实际上的损失。』李涧不以为然的顶了个软钉子说:『听施大姐船上的船工提起过,海船顺风的话,十日间便可从泉州到日本,这么近的邻居,多了解些不是更好吗?我们那个远芳楼就是没注意到彩华楼默默的弄进了大象跟暹罗女子,手段新颖,才突然间被搞到客人全部流失,生意惨淡的,其实李掌柜的经营手法也没那么糟,就是老老实实的招呼客人做好本分,说起来也是挺可怜的。』李鸿渊被说的一愣,接着苦笑道:『国与国间的往来如何能用酒楼来比拟。咦,怎么又变成是你们在指教我了?』李涧大感尴尬,忙要解释,冷不防阿贤补刀似的接口道:『这个俗语说树叶有专工是有道理的,有的叶子是叶片够大,用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