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感知篇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感知篇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 (第1/4页)

    感知篇第四章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

    对于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有眼睛所以能看见,有耳朵所以能听见,有舌头所以能品尝……凡此种种,其中变化,也可简单地察觉。

    但是,如果我们对看、听、闻等知觉世界再稍加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非常多。

    比如,一样宽的铁轨远处的看起来总比近处短;又如,耳朵能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音色,如男声、女声、钢琴声、提琴声;又比如,人在芳香四溢的房间里呆久了也闻不到花的香味。

    这些都是关系到人类的感知觉原理,本章,我们就来看看人类的感知觉构造与绝妙的功能。

    什么是感觉?

    通常说的感觉,是指一种欲望,一种需要,比如需要吃饭,需要排泄,需要睡眠等等。

    通常这种欲望也可分为心理欲和行为欲,比方说你心理想考第一名,那么你就会好好学习这样的行为。

    心理欲让你产生一种驱动力,行为欲让你专心致志去做。

    心理学上说的感觉是指感知觉,就是人体的身体和大脑如何对我们周围的刺激,如视觉、声音等如何产生感觉,不同的感觉通道是如何接收和加工信息的,大脑是如何组合不同种类的信息提供给你一个对世界完整认识的经验。

    感觉是怎样变化的?

    对于城市的上班族而言,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上下班的高峰期间是很拥挤的,即便是车内较空时,仍会觉得很拥挤。

    而对于那些习惯客满的乘车人来说,若车里人少一些就会觉得相当空荡。

    对于经常搭空车的人,只要车子稍微一拥挤就觉得透不过气来。

    这是因为周围的情况变化而看法不同。

    例如下图所示,图中远距离与近距离的卓别林,实际是同样大小的。

    但当我们从左往右看时,卓别林似乎逐渐变大。

    这是因为卓别林的背景逐渐深人,而让人感觉大小不同所致。

    心理常识智告诉我们,由于以往的经验或处于某种状态下,即使是同样的事物,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什么是视觉的配合性?

    请看下图。

    这是由三个字母所组成的三个单字。

    从左开始,或许你会读成是“thehatcat”。

    但是仔细一看,三个单词中间的字母都是一样的,而我们却能把它们各看成h、a、a。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知觉是有一定的组织原则,在认识事物时,你的视觉系统不用很费力地创建一个关于环境的信息的整合图形,也就是说,人并不只是分析特征,也受到其他的信息的影响,在这里表现为视觉的配合性,综合地将此三字母组成一个单字。

    眼睛是怎样看到颜色的?

    眼睛是怎样感觉颜色的呢,因为眼睛的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红、黄、蓝,其他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相减而得到的,这是三原色理论,也有其他的说法。

    尽管我们生活在各种颜色共存的时代,但是大多数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

    我们的生活与也与色彩关系密切,出门时,想着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搭配,买什么上衣还得和其他的搭配,甚至在服装行业,每年年初就开始推测这年秋天流行什么颜色。

    所有的颜色都有三种属性:色调、浓度、明度。

    色调就是什么颜色,各种颜色会因浓度或明度的不同而让人感觉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时下流行的ps图片,很多时候就会用到的明度或亮度的调节来改变图片的视觉效果。

    那么人的眼睛是怎样接收颜色信息和加工处理的呢,请看下图眼睛的视觉构造。

    我们用眼睛看事物,由大脑来觉察事物。

    通过眼睛聚集光线,并聚焦,再传给大脑神经信号。

    因此,眼睛的关键作用在于将光波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从光波信号到神经信号的基本变化是靠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完成的,这些光的感受器在不同的活动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当你刚进入电影院的时候,最初好像什么也看不到,过一会,你的视觉能力就恢复了,你经历了暗适应的过程--从光亮处到光暗处。

    这个过程当中,黑暗中的杆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变得比较敏感,能够对微弱的光进行反应。

    反之,当你从电影院出来,又觉得太刺眼,过了一会儿感觉就好了,因为光亮时的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要敏感,能对较强的光进行反应。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种类声音种类不可胜数,有音乐声、自然声、人工声或机械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